华北风和生态新,方田妙手绘经纶。“第四届雄安猪业论坛暨高质量生猪发展会议”2025年3月27—28日在河北省保定市蠡县隆重召开。明清以来,蠡县以“皮毛甲天下”闻名,皮革、纺织业兴盛,素有“南有温州,北有蠡县”之说。
大会合影
本次会议在河北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与河北省饲料工业协会的联合指导下,由河北方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携手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大会围绕“融入养猪新生态,智领未来”与“坚守健康养殖新理念,筑牢生猪健康生命线”两大主题展开。来自华北地区以及河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规模猪场、家庭农场负责人,科研专家以及领军企业代表等4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生猪产业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河北省畜牧总站副站长、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广东,河北省兽药饲料工作总站原站长、省管优秀专家苗玉涛,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河北省生猪产业技术创新团队遗传育种岗位专家曹红战,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蔡旭旺,家育种业集团董事长毛区健丽,大北农集团猪饲料技术中心总监邓莉萍,大北农猪饲料集团福建区副总裁兼养猪技术平台总经理胡承镇,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网络市场部总监朱玲军,新猪网主编吴义师等多位行业专家、学者及企业精英出席了本次会议。
大会现场
01 猪业领袖峰会
3月27日下午,部分规模养猪企业的领袖与行业专家汇集于河北方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会议室,共同出席“第四届雄安猪业论坛暨高质量生猪发展领袖峰会”。
高质量生猪发展领袖峰会现场
本次峰会以闭门座谈会的形式召开,定向邀请了华北地区30多家规模猪场的负责人以及多位行业权威专家,围绕“聚焦行业痛点,共寻破局路径”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河北方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学平担任本次峰会的主持人。
河北方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学平
在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围绕今年猪价走势、养殖成本控制(6元目标)、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以及健康管理技术升级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享与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疫病防控与降本增效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必须依靠科技赋能与精准管理来实现突破。多家企业代表分享了非洲猪瘟防控的实战经验、养猪模式转换的实践探索以及成本优化的成功案例。此外,会议还深入交流了猪场管理、猪苗培育、饲料供应及疾病防控技术等领域的资源共享模式,并在现场达成了多项初步合作意向。
峰会合影留念
本次领袖峰会通过高效对话与资源整合,为行业痛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为后续论坛议程奠定了务实基调。会议成果在次日主论坛中进一步转化为联盟成立、技术推广等具体行动,助力华北生猪产业迈向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新阶段。
02 主题大会
3月28日上午,“第四届雄安猪业论坛暨高质量生猪发展会议”在蠡县中泰开元名廷酒店盛大开幕。大会聚焦行业动态、疫病诊断、技术创新、模式变革及资源整合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开幕式上,河北省畜牧总站副站长、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广东发表讲话并致欢迎辞。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广东致辞
他代表河北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长期支持河北生猪产业发展的各界同仁致以衷心感谢。近年来,生猪产业经历了非洲猪瘟、消费转型、环保升级等多重挑战,行业在艰难中求变,在变革中谋新。当前,规模化提速、数智化普及、专业化深化正重塑产业格局,但价格低迷、成本高企仍考验着每一位从业者的智慧。降本增效已成为破局关键,这需要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更需凝聚合力、共享共赢。方田公司的“3+3+3”非瘟防控模式与区域小生态实践,展现了新质生产力的蓬勃生机,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科学路径。他呼吁参会人员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共探健康养殖新理念,融入养猪新生态,携手推动产业高质量升级。
河北方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学平作《养猪新生态 联合大发展》专题报告
付学平董事长在报告中指出,当前华北生猪产业正面临疾病防控、成本压力以及市场波动的“三重挑战”。为此,他提出构建区域化养猪生态圈,借助数智化技术优化管理流程,严格控制成本(目标成本控制在6元/斤),并通过联合发展的方式整合资源、共享技术。大北农集团积极倡导采用清单式管理、精准营养和数据服务等创新模式,推动“技术托管 + 合作养猪”的运营模式。通过强化生物安全和提升生产效率,助力整个行业在复杂的风险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
新猪网主编、安徽省猪业协会副会长吴义师作《中小规模猪场破局发展的一些思考》专题报告
吴义师主编在报告中指出,当前中小规模猪场正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以及猪肉消费量下降等问题。与此同时,大型集团猪企凭借其资金、技术和规模优势,已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虽然中小猪场在灵活性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也面临着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弱等瓶颈。针对这些挑战,他提出一些建议:中小猪场应采取区域集中与适度规模化的经营模式;推行母猪与肥猪分离饲养以及批次化生产管理;利用数据驱动的方式实现精准成本管理;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例如开展黑猪养殖等项目;同时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体系,共享资源与技术,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教授级高工、大北农集团猪饲料技术中心总监邓莉萍作《饲料营养方案助推猪场高效生产》专题报告
邓莉萍博士在报告中强调,以精准营养方案为核心,通过优化饲料配方(例如添加功能性脂肪粉、生物发酵饲料等),能够显著提升母猪的生产性能,使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PSY)达到28头以上,并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大北农推出的新母猪料通过添加EPA/DHA、中短链脂肪酸等成分,有效改善母猪的奶水质量,使仔猪断奶体重平均增加730克/头。同时,结合6元成本核算模型和本地化解决方案,可以有效降低饲料成本,推动猪场的降本增效,助力整个行业向高效、可持续的方向转型。
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网络市场部总监朱玲军作《整合平台优势,携手创新发展》专题报告
朱玲军总监在报告中指出,面对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化趋势,中小企业需聚焦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通过精准疫苗投入(动保成本占比5%-10%)撬动高回报。科前生物依托院士领衔的研发团队、八大技术平台及19项领先疫苗产品(伪狂犬、腹泻疫苗市占率第一),为牧原、温氏等头部企业及中小客户提供“一场一策”服务,助力猪伪狂犬病净化及腹泻防控。未来将深化共享共生合作,推动行业向专业化、精细化转型。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蔡旭旺作《春季规模猪场繁殖与呼吸系统重大疾病防控策略》专题报告
蔡旭旺教授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春季养猪中重大疾病的防控策略。他重点强调了生物安全的核心地位,并提出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严格措施,涵盖分级消毒、水源管控、车辆洗消以及雨季防控等多个方面。针对非洲猪瘟、蓝耳病、病毒性腹泻等春季高发疾病,蔡教授结合其流行现状与临床危害,提出了“精准检测、精准免疫、精准防控”的综合策略。例如,针对蓝耳病推行“一场一策”的个性化防控方案;优化圆环病毒疫苗的使用;推行伪狂犬病“活疫苗 + 灭活疫苗”联合免疫策略,以提高防控效果;优化生产管理,包括推行全进全出管理、批次化饲养以及加强环境控制等措施,以全面提升猪群的健康水平,降低疫病风险;他总结道,科学防控疫病需要多措并举,将生物安全制度切实落地执行,才能有效保障猪场的健康与稳定发展。
科前生物诊断中心总经理宋文博作《产房仔猪与育成猪的健康管理与疫病防控策略》专题报告
宋文博博士深入阐述了产房仔猪与育成猪的健康管理及疫病防控策略。在产房仔猪阶段,温度控制、初乳管理是关键环节,同时针对病毒性腹泻,要实施精准防控措施,以确保仔猪的健康生长。对于育成猪,需重点关注蓝耳病、圆环病毒、链球菌等多病原混合感染问题,并提出科学免疫与生物安全并重的防控思路。通过“三精工程”——即精准疫苗选择、精准免疫程序设计、精准检测手段,优化免疫方案,提升防控效果。他还结合实际案例,验证了疫苗的实际效果,例如“圆支健”疫苗显著降低了圆环病毒的阳性率,为猪场提供了有力的防控支持。报告中,他还强调了批次化生产、全进全出等管理模式的重要性,这些模式能够有效减少疫病传播风险,提升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通过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猪场可以显著提高成活率,降低疫病损失,实现高效、稳定的生产运营。
大北农猪饲料集团福建区副总裁兼养猪技术平台总经理胡承镇作《猪场实现6元成本核心路径》专题报告
胡承镇总经理在报告中指出,面对行业集中化和成本高企的双重挑战,建议以“母肥分离、适度规模、合作养猪”为发展模式,结合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强化设施、流程和意识)、数字化管理(精准预算和指标分析)以及成本优化(断奶成本控制在310元/头、育肥成本控制在1190元/头),推动实现6元/斤的养殖成本目标。大北农通过“四师”服务体系(兽医、营养、数据、畜牧)以及PDCA循环管理方法,助力猪场降本增效,提升可持续竞争力。
河北方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少卫作《方田技术服务助推猪场实现6元成本》专题报告
李少卫副总裁在报告中指出,方田依托大北农集团技术服务体系,助力猪场实现6元造肉成本的目标。该体系的核心措施涵盖标准化管理、精准饲喂、优化生产指标(如将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PSY目标设定为28),以及专业团队的全方位支持。同时,结合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包括物资预处理和人员洗消等环节,全方位保障猪场的高效运营。相关数据显示,通过该体系的应用,断奶仔猪成本已降至293元/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310元/头),充分验证了方田技术服务体系在降本增效方面的显著成效。
盛华牧业陆成杰作“标杆客户非瘟防控与成本数据分享”报告
盛华牧业代表陆成杰女士分享了盛华养殖场(规模4000头)在生物安全防控方面的成功经验。养殖场通过构建三级生物安全防线,严格管控人员、物资和车辆流动;同时,定期开展消毒与监测工作,确保猪群非瘟等关键疫病抗原抗体检测结果持续双阴性。此外,养殖场还推行分区全进全出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全方位保障猪群健康。截至2025年3月,养殖场各猪舍的成活率已达到97.85%—99.34%,这一数据充分验证了其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的有效性。
天镇盛华牧业董事长郝建国作“非瘟防控与数据分析”报告
郝建国董事长介绍了公司与方田合作构建的养殖小生态体系,重点聚焦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具体措施包括:严格的人员进场流程,要求人员进场前需经过两次洗澡和物品消毒;饲料与物资处理方面,采用高温消毒并静置7天;场区管理上,实施碱化消杀等细节管控。通过三批养殖案例的数据分析,成活率超过97%,正品率超过99%,充分验证了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在过去两年中,天镇盛华牧业实现了非洲猪瘟零发生。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与方田合作,强化防控措施,并将成本控制在6元/斤以下,以保障养殖效益的持续提升。
沧州君得利畜牧养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白红军作“标杆客户非瘟防控与成本数据分享”报告
白红军总经理指出,沧州君得利与河北方田通过联合签约,实现了资源共享,共同构建了“方田养殖小生态”体系。该体系基于生物安全分区布局,明确划分粪污处理区、生产区等功能区域,并依托“3+3+3”防控体系,严格管控消毒与分区隔离,全方位保障生产安全。数据显示,该合作模式下,批次出栏量达2603头,成活率高达97.67%,料肉比为2.58,头均盈利达到310.45元。这些数据充分凸显了高效成本控制与科学管理的显著成效,为生猪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示范。
大北农集团生猪信息中心冯凯慧博士作《生猪市场展望及应对策略》主题报告
冯凯慧博士在报告中指出,2024年生猪市场呈现出价格波动剧烈、期货引导性显著以及节奏难以把握等特点,尤其在下半年,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展望2025年,预计生猪供给将小幅增加,需求整体趋于稳定,价格可能继续低位震荡且重心下移。面对疫情风险、成本上涨以及价格波动等多重挑战,冯博士建议采取以下策略:一是通过联合生产提升规模效应;二是开展差异化养殖,突出产品特色;三是利用期货保价工具,如生猪期货保险和“一口价”贸易模式;四是实施套期保值与风险控制措施。这些策略能够有效锁定利润、降低风险。此外,她强调,数智化分析与精准管理将成为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关键支撑,帮助从业者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优化生产决策。
保定市中国农业银行代表介绍金融惠农政策
市农行代表表示联合河北方田等农资龙头企业推出提供资金支持业务实现商户快速回款、农户减轻资金压力、银行拓展三农服务的三方共赢,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家育种业集团副总裁王辉作“育新未来,数创辉煌”报告
王辉副总裁在报告中指出,家育种业作为中国领先的独立育种企业,以自主研发为核心驱动力,构建了涵盖纯种黑猪和白猪的完整种源体系,并实现了全产业链的数字化管理与可追溯性。凭借“猛芯”芯片、抗病育种等前沿技术突破,以及轻资产的6.0工业化养殖模式,家育种业成功推动了高效生产和成本优化。通过战略合作与数智化赋能,家育种业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圈,助力生猪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展望未来,家育种业将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巩固其在种源领域的优势,并引领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农信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区域负责人康乾作“AI重构农牧-农信数智的探索与实践”
康乾经理指出,农信数智凭借AI技术和大数据等前沿手段,打造了软硬件与智能服务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公司拥有3D数字孪生、AaaS大模型等核心技术,业务涵盖生产管理等六大领域,能够有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03 6元成本联盟成立
6元成本联盟成立仪式
本次主题大会在下午论坛环节聚焦生猪养殖行业“6元/斤”成本的核心目标,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多维度的降本路径。具体措施包括:优化生产模式,通过母猪与肥猪分离饲养、适度规模化经营以及合作养猪等方式,提升生产效率;强化生物安全体系,从设施升级、流程优化和意识提升三大方面筑牢安全防线;借助数字化管理手段,实现精准预算与成本分析,提升管理效能;结合高效的饲料营养方案,优化功能性原料使用和配方设计;实施疫病精准防控,合理控制疫苗投入占比在5%-10%之间。
方田“四师”服务体系和科前“一场一策”技术方案为行业提供了坚实的实践支撑。通过推动全产业链的协同合作,助力中小规模养殖场突破成本瓶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与会各方在论坛中达成多项共识,并正式成立了“6元成本联盟”,为生猪养殖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专家及嘉宾合影
会议期间,河北省兽药饲料工作总站原站长、省管优秀专家苗玉涛研究员,为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即兴创作了《满江红·雄安猪业论坛寄怀》,以表达祝贺之情:
铁壁横云,临渊处、瘟氛犹虐。惊骇浪、种源烽火,商途喋血。七载勤耕犁沃土,五更不寐筹宏略。纵无苗、亦勇破楼兰,旌旗烈!
雄安策,坚如屹;生物盾,洗消切。望银棚星布,共筑天阙。百劫涅槃心愈勇,九秋磨砺锋初雪。待凯旋、把酒贺神州,欢歌彻!
河北省兽药饲料工作总站原站长、省管优秀专家苗玉涛研究员
这首词不仅生动展现了生猪养殖行业在面对挑战时的坚韧与拼搏,更深刻体现了本次雄安会议的重要意义。会议汇聚行业精英,聚焦核心议题,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有力的支持。苗玉涛研究员的《满江红》正是对本次会议的高度赞扬,以激昂的情感和雄浑的笔触,将会议的深远影响和行业从业者的精神风貌融入其中,激励着每一位与会者为实现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