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持续轮训,打造猪场健康管理领域的‘黄埔军校’,培养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拥有经营思维的未来兽医领导者。”谈到举办猪场健康管理高级兽医培训的初衷,华中农业大学何启盖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华中农业大学何启盖教授
2025年3月28日,为期两天的2025猪场健康管理高级兽医培训在浙江宁波圆满落幕。本次培训由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兽医协会猪兽医分会主办,宁波三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生生物”)、默沙东动物保健品(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默沙东动物保健”)和皮埃西(上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PIC中国”)协办。来自48家养猪企业的60名兽医健康管理负责人与技术骨干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猪场健康管理的前沿理念与实践方法,推动行业迈向新高度。
培训现场
合影留念
实践引领创新,推动行业新发展
何启盖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养猪行业已步入微利时代,科技创新必须紧密结合现场实践。疫病防控理念正从净化向健康管理转变。他呼吁,科研成果应加速转化为实际应用,切实解决行业痛点。
本次第三届猪场健康管理高级兽医培训,旨在让学员们将前沿技术带回企业,“心动”更要行动,推动理念与技术的融合,达成行业共识。
多方协同发力,搭建交流新平台
三生生物、默沙东动物保健和PIC中国依托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先进的技术产品,为本次培训注入了全新活力。各方携手搭建了一个集知识传授、经验分享和技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推动猪场健康管理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专家齐聚论道,共话健康管理新策略
生物安全:筑牢猪场防护线
空气过滤是猪场生物安全的重要环节。南京农业大学兽医博士赵康宁在《空滤在养猪业的运用和思考》的分享中,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深入剖析了空气过滤系统在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中的关键作用。数据显示,通过过滤气溶胶降低病原载量,欧美国家的猪蓝耳病发病率显著降低,法国猪蓝耳病发病率低于1%。在国内,北方地区的改造相对成本较低,约300~600元/头,但存在设计缺陷,如密封性不足、受极端天气影响等问题,且行业标准不统一、验收困难。赵康宁强调,空气过滤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设计到运维都需精心把控。企业应结合实际选择方案,避免因成本选择“阉割版”方案,需要加强专业沟通与信任。
南京农业大学兽医博士赵康宁
山东环山集团物流业务部总经理孙厚法分享了猪只运输车辆演变及车辆洗消和运输管理的宝贵经验。他指出,高端洗消中心投入虽高,如480万元的洗消中心可覆盖3万头母猪,但需在投入与风险间寻求平衡,核心目标是“不让病毒进场”。孙厚法强调,生物安全需做到极致细节管控,如车辆缝隙密封、司机行为规范等。
针对学员提出的“高成本分区管理是否必要”的疑问,孙厚法回应称,在山东等高危区域,多层防护是保障猪场生存的刚需,其他企业可根据自身风险状况进行调整。经过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生物安全措施需结合企业实际,平衡“零风险理想”与“降本需求”的矛盾。
山东环山集团物流业务部总经理孙厚法
疾病净化与健康管理:提升猪场运营效益
福建海新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陈俭以《现代化养猪生产中兽医生产和经营思维的探讨》为题,分享了从兽医向经营管理角色转变的经验。他提出体系化建设思路,将生物安全、生产、健康、应急管理四条线整合为生产型兽医团队,强调兽医需懂生产。在管理方面,主张简化流程,减少过度生物安全措施,重视环境消毒和全进全出原则。在健康管理上,秉持淘汰优于治疗的理念,关注基因优化、数据质量和环控标准化。通过一系列举措,某企业PSY从22提升到了26,断奶成本下降到了250元/头。陈俭还强调,稳定团队需建立共享机制,明确目标,“一线重收入,干部重发展”。
福建海新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陈俭
猪场健康管理与生产优化的进程中,批次化生产优势尽显。三生生物猪技术服务总监任广辉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批次化生产在提升猪场生产效率和健康管理水平方面的显著优势。批次化生产降低了接触频次,有利于生物安全防控;集中免疫、分娩管理降低了腹泻等疾病风险;数据标准化和分类管理简化了工作流程,如4周批模式有效减轻了产房周转压力。三生生物市场技术中心总监柴伟东博士告诉农兜(猪兜)记者,采用科学高效的生产模式,提升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并不难,事实上,猪场可以从批次化生产中获取更大的效益。
三生生物猪技术服务总监任广辉
三生生物市场技术中心总监柴伟东博士
我国养猪业在新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水平上已不逊色于欧美,但仍需提升生产指标,尤其要关注疾病(如猪圆环病毒病、猪支原体肺炎和猪回肠炎等)对养猪经济效益的影响。默沙东动物保健产品验证总监Ruben博士分享了养猪业重要经济影响病原防控的现场评估方法。他强调,磨刀不误砍柴工,试验前的充分准备至关重要。Ruben博士详细介绍了临床实验设计步骤,分享了多个疾病现场案例,展示了不同实验参数和评估方法,如生产性能参数、病毒载量监测、肺部病变评分等,并对体液免疫、细胞介导免疫等检测方法的应用场景和利弊进行了分析,为猪场疾病防控和净化提供了科学方法与策略。
默沙东动物保健产品验证总监Ruben博士
临床疾病诊断:精准防控的关键
华中农业大学何启盖教授在“未知病原调查与分析”的分享中,强调了流行病学在猪场管理和疾病防控中的重要性。他介绍了未知病原的定义和类型,以及水中富集、非洲猪瘟检测与溯源等多种检测方法,通过案例展示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细菌和病毒分离鉴定中的应用。何启盖教授指出,要理顺各种症候群中的常见病原,使用高通量检测技术发现新病原,提高检测方法敏感性,合理设计引物避免漏检,对于疑难杂症,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排他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何启盖教授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猪病诊断和流行病学博士李鹏分享了兽医流行病学在猪病诊断、早期发现和监测(净化)中的应用。他指出,流行病学是连接临床诊断与生产效益的桥梁,通过科学采样、数据分析和动态监测,可以实现猪病精准防控,将经济损失降至最低,为学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猪病诊断和流行病学博士李鹏,从美国以线上视频方式远程授课
蓝耳双阴仔猪比阳性仔猪头均价值高30~60元,这促使母猪场管理者积极开展蓝耳病净化工作。PIC中国健康服务专家张永兵围绕“如何评估猪场蓝耳状态及选择蓝耳净化方案”展开深入讲解,分享了猪场蓝耳状态评估方法,基于感染现状判断是否适合净化,以及净化的技术路线,并通过临床案例阐述了具体实施方法。PIC中国技术服务总监刘从敏向农兜(猪兜)记者表示,蓝耳净化需配套相关设施,可能会牺牲一部分产能,同时要做好长期生物安全保障,以维持母猪群蓝耳阴性状态。
PIC中国健康服务专家张永兵
PIC中国技术服务总监刘从敏
北京信和源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建刚
“精准采样与病变分析是成本效益最优的防控起点”,北京信和源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建刚详细分享了进行猪病临床检查和实验室诊断的经验。他通过实际案例,指导学员们准确进行猪病诊断,强调结合临床、解剖、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判断,避免被单一技术误导。掌握典型病变特征,如伪狂犬的肝脏坏死、梭菌的“泡沫肝”,可快速锁定病因。通过动态监测,将生产数据与流行病学相结合,实现早期预警。诊断过程需整合“眼观病变+实验室技术”,重视解剖学基础,避免过度依赖高端检测。
理论实践融合,锚定兽医发展新方向
何启盖教授介绍,本次培训在前两届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养猪业降低成本和疾病净化的需求,进行了多方面创新:一是注重疾病的综合控制技术,培养生产型兽医;二是围绕行业热点的关键环节,如运输车辆消毒展开培训;三是注重应用流行病学理论和技术,构建疾病管理的宏观思路。
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生物安全、疾病净化、临床诊断等多个领域,为学员们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学习机会。在讨论及问答环节,大家积极提问,专家们耐心解答,学习氛围热烈。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培训集成了三生生物、默沙东动物保健和PIC中国这三家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王牌产品,助力学员提升专业能力,进而推动其所在养猪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猪场疾病防控技术树立标杆。
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内容新颖全面,讨论充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收获颇丰。本次培训拓宽了大家对猪场健康管理的认知,促进了猪群健康管理经验的交流,提升了专业能力,为养猪业的持续发展赋能。
积极互动
拍照、记笔记、思考
颁发结业证书
三生生物运营总裁姚建聪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生生物运营总裁姚建聪,以诗意的语言,对此次培训促进知识共享与友谊表达了感谢。何启盖教授对学员们寄予了厚望,希望大家将本次培训所学的新技术、新理论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期待学员们在我国养猪业转型过程中,成长为管理型兽医,成为新技术的创新者和引领者。
做好猪场健康管理,保障猪群健康任重道远,但行则将至。
猪场健康管理高级兽医培训,期待下次见!
(来源:猪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