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行业,猪粪处理一直是个棘手难题。但全国人大代表、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却分享了牧原独特的“黑科技”(内容来源于农民日报),成功让猪粪 “变废为宝”,走出了一条助农增收的新路子。
1 猪粪处理之困
在传统养猪模式下,猪场粪污若处理不当,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如土壤恶化、水体富营养化等,还可能传播病菌,影响生态平衡和居民生活。这不仅是环保难题,也制约着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牧原“黑科技”登场
2.1 猪粪变身有机肥
牧原运用先进技术,将猪粪加工成优质有机肥。这可不是简单的处理,而是经过一系列科学流程,去除有害物质,保留和强化养分。有机肥富含氮、磷、钾等多种元素,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提升土壤肥力,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基础。
2.2 尿液转化为沼气
猪的尿液在牧原也有大用处,被转化为沼气。沼气作为清洁能源,可用于发电、供暖、炊事等,满足猪场及周边部分能源需求,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既环保又经济。
2.3 沼液制成水肥
牧原还将沼液制成水肥,这些水肥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的养分供应。而且,水肥的肥效快,易于农作物吸收,能有效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
3 与农合作,增收显著
牧原将这些经过处理的有机肥和水肥还田,与周边农民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农民使用这些优质肥料,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以小麦为例,使用牧原有机肥和水肥后,亩产量明显增加,而且小麦颗粒饱满,蛋白质含量提高,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据秦英林介绍,2024年,牧原通过粪污资源综合利用,收益达13亿元多,而这其中,帮助农民增收的成效十分突出。农民不仅节省了购买化肥的成本,还因农作物的优质高产获得了更多收入。
4 行业示范,未来可期
牧原将猪粪变废为宝助力农民增收的模式,为整个养猪行业树立了榜样。它不仅解决了猪场粪污处理的难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还为养猪业与种植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期待未来有更多养猪企业借鉴牧原的经验,不断探索创新,让猪粪等废弃物都能找到合理的利用途径,在推动养猪业绿色发展的同时,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