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们说到,小麦上涨,就卡在了供应庞大上。而官方也在积极地想办法来消化小麦的供应。
其中包括两大措施,一个是促进小麦尽快进入替代;另一个则是托市收购。
而可以说,这两大措施目前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继河南、安徽启动托市以后,市场就有传闻,称河北和江苏接下来也要启动托市了。
结果,河北托市的消息就出来了。
根据公告,河北于7月3日开始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202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至此,六大产区已有3个产区启动了托市,这对小麦来说,压力又小了一些。
而替代方面,也有亮点。
最近玉米持续上涨,尤其是山东站上2500元/吨,直逼2600元/吨,虽然说最后没能成功突破吧,但是市场也因此情绪提振了不少。
我们之前分析过,小麦要想上涨,必须得消化供应压力。
面粉需求是常态化刚需,不会有太大的指望,而能指望的就是托市和饲料替代。
而现在来看,这两大助力倒是都挺给力的,那么,随着又一省份开启托市,以及玉米的拉涨,小麦是不是就要迎来上涨了呢?
表面看,最近的小麦确实又涨起来了,但是经不住仔细琢磨,因为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事情没有想象得那样简单,或者说,小麦上涨恐怕还有难度。
难在哪儿呢?
第一,托市效应显现需要时间。
这也是车轱辘话了,已经说过好多次了。
托市虽然启动了,但步子迈得并不大,分区域、分批逐渐启动,所以影响效应还没全面启动。
也就是说,至少现阶段小麦供应压力依然很庞大。
第二,进口玉米拍卖连续开拍,玉米市场有所降温。
玉米拍卖这时候启动,其实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常规动作,另一个也有稍控制玉米涨势的意思。
为什么说控制?
注意这里不是说打压,而是控制涨势。
为什么要控制涨势?
玉米上涨不是更有利于小麦替代吗?
话是这么说,但要考虑两件事:
一个是成本。
小麦收获上市,也是小麦集中收购的时候,麦价如果涨势过高,收购成本过高,后期销售就成了一大问题。
所以这时候的小麦,既不能太低,但也不能太高。
另一个则是小麦必然要流入替代,但是饲料企业在犹豫。
犹豫什么?
一方面在看玉米的价格,另一方面又想控制成本,这就导致饲料企业在采购小麦时有点犹疑不定。
本来前段时间玉米持续拉涨,利好于小麦,但是随着进口玉米持续开拍,以及目前新季玉米产情稳定,使得市场对于新季玉米的预期有所下降。
所以这时候企业又犹豫起来。
这么来看,似乎并不利于小麦的替代,但反过来想,市场如果对于玉米的预期来回反复,其实是不利于小麦替代的,而只有市场预期玉米将稳定在某一区间后,才能放心地去替代小麦,这反而是有利于小麦的替代。
但目前来看,无论是小麦的供应压力,还是替代都还没形成规模,所以当前小麦想要突破开涨难度依然很大。
不过,小麦市场已经在悄悄发生变化了,但还是那句话,小麦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