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播恩集团
  • 正能农牧
小麦行情未定之前,玉米难有大动作?
新农观 2025-04-03 0

玉米结束了阶段性高点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磨底的阶段。

 

那么,问题来了,玉米为啥要磨底呢?

 

首先,这是市场规律。

 

俗话说牛市不言顶,熊市不言底。那玉米现在是什么市?

 

确切地说,是牛市进入熊市以后的超跌回调。也就是说,原来玉米的供需平衡被打破了,然后经过一番折腾以后,开始重新寻找平衡。

 

那既然是重新寻找平衡,那就得重新寻找一个区间,即有底也有顶的区间。

 

而年后在多重利好的支撑下,玉米完成了阶段性的顶部,所以接下来,就要进入一个寻底的过程。

 

毕竟现在不是牛市嘛,总不可能光有顶没有底,所以寻底磨底,这是市场规律。

 

其次,这也是供需双方交手的过程。

 

之前没交手吗?

 

也不能这么说,但是之前主要是以政策为主导,大家都在看政策的脸色,但随着政策增储逐渐结束,供需双方开始真正独自上战场了。

 

但是这两方也都有所顾忌,比如虽然市场看涨玉米,但是手里有粮的贸易商也并不敢硬挺价。

 

为啥?

 

玉米

 

前车之鉴,小赌怡情,大赌就要伤身了。

 

所以即使是市场上喊涨之声叫得震天响,但其实贸易商挺价的动力并不强硬,也开始搞风险分摊,即有利就出,见好就收,不全等到最后再卖。

 

而用粮主体呢,也是在试探性的出价,既不敢狠压价,也不会猛提价。

 

所以,这个过程就是双方互相试探底线的过程。

 

那么,第二个问题,这个底得磨多久?

 

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是,我们依然认为,后续的玉米依然会有机会,所以才有磨底一说。

 

不然如果玉米一直就这么趴着,那也就无所谓底了。

 

那为什么认为玉米会有机会呢?

 

从供需层面来说,玉米有这个条件。

 

去年玉米是一个略减产的状态,而且不光减产,水分也偏大,也就是说,玉米是一个减产又减质的状态。

 

而另一方面,进口玉米今年明显减少。

 

比如,今年前两个月里,我国进口玉米数量仅为18万吨。

 

去年是多少?

 

619万吨。

 

对比去年,今年的降幅达97%。

 

玉米

 

而且根据多方预测,今年的进口玉米数量可能会回归到配额以内,也就是720万吨以内。

 

而且不仅是进口玉米少了,进口替代谷物也少了,比如大麦、高粱等,都是一个下降的趋势。

 

所以,今年的玉米供应将更加回归到国产玉米身上,这是国产玉米有机会发力的一个客观条件。

 

另一方面,政策端也给这个机会。

 

一是国内新一轮千亿斤增产任务,我们曾分析过,在这个任务之中,玉米肯定是主力军。

 

二是中美贸易战再次打响,也客观上需要提振国内粮食市场的士气。

 

所以我们看到,今年政策端对玉米似乎是格外地青睐,甚至是年还没过完呢,就开始着急增储了。

 

客观有机会,政策也给空间,这是玉米有机会发力的一个底层逻辑。

 

那么再回来说这个底得磨多久?

 

我们依然维持之前的看法,即至少新麦上市之前,玉米难有大变化。

 

为什么?

 

玉米

 

第一,需求压制。

 

深加工有一定支撑,但是随着玉米价格的上涨,现在也放缓了,而且深加工毕竟只占玉米消费的三成到四成,不足以影响玉米整个市场。

 

而饲料企业还是我们说的,库存充足,再加上新麦即将丰产上市,观望情绪很浓,再加上猪价还跌得懵圈呢,这时候不会大肆采购玉米。

 

而且别忘了,港口库存还有一大堆合同粮呢,所以需求根本不急。

 

需求不急,玉米就难有大的提振,所以更多就是拉锯战,量少了就提提价,量多了就压压价。

 

第二,小麦“抢镜”。

 

距离新麦收获越来越近,市场的关注点也开始逐渐转移到小麦身上来。

 

而小麦的影响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腾仓,一个就是替代。

 

所以,在小麦行情未定之前,玉米难有大动作。

 

而新麦上市以后,与玉米会有一个新的比价关系,届时或将拉动玉米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至
养猪产业峰会
广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