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播恩集团
保育仔猪出现消瘦炸毛喘气原因分析与治疗
养猪管理与技术 2025-07-03 0

猪出现消瘦、喘气、炸毛的症状,可能由多种疾病或管理因素引起,以下从疾病、管理、营养等方面分析原因:

 

在养猪实际生产中,养殖户常常遇见在日常巡栏时,突然发现栏位中出现个别几头消瘦、杂毛或喘气已很明显的病猪出现,且保育仔猪及育肥前期的肥猪多发,而且治疗效果较差久治不愈,对于猪只出现类病症的猪只的病因,常见的有三种:猪支原体喘气、副猪嗜血杆菌、猪蓝耳病;

 

生猪

 

一、常见疾病因素(重点排查)

 

1. 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

 

- 典型疾病:蓝耳病、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

 

- 症状特点:喘气、咳嗽,伴随消瘦(慢性消耗),炸毛多因长期发热或疼痛导致。

 

- 示例:蓝耳病可破坏免疫系统,继发支原体感染,猪群表现“腹式呼吸+渐进性消瘦”。

 

2、猪支原体喘气:

 

①发病阶段:育肥中期、育肥后期发病率更高;

 

②猪只特征:

 

猪只长期、间断式干咳,驱赶猪只活动或早晨时咳嗽更明显,咳嗽特征以连续咳嗽直至咳出粘液时停止,并伴有吞咽动作;

 

发病前期猪只体温升高不明显,食欲稍显正常;

 

发病中后期猪只喘气明显腹式呼吸,猪只皮肤发白、持续消瘦;

 

③猪只病变:

 

以肺脏尖叶最明显,对称性病变呈虾肉样或水煮样病变,与周围健康肺脏组织边缘界限明显,肺脏尖叶拉长明显(俗称象鼻肺),猪只支气管内灰白色、粘液增加;

 

④治疗方案:

 

林可霉素注射液+恩诺沙星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肌注治疗;或

 

泰妙菌素(或替米考星)+麻杏石甘散拌料治疗,持续7-15天;

 

⑤疫苗免疫:哺乳仔猪在15日龄免疫1次猪支原体疫苗;后备母猪180日龄免疫1次猪支原体疫苗;

 

2. 圆环病毒2型(PCV2)或3型感染

 

- 特点:引发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表现消瘦、被毛粗乱(炸毛)、呼吸困难,常与蓝耳病等混合感染。

 

- 伴随症状:淋巴结肿大、腹泻、皮肤苍白。

 

3.猪蓝耳病:

 

①发病阶段:各阶段猪只均易发生,其中以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症状最严重,且易导致猪只免疫力下降、继发细菌混合感染;

 

②猪只特征:

 

猪只肺脏交换氧气的功能逐渐下降,从而导致猪只耳尖及皮肤末端缺氧发绀发紫;

 

断奶仔猪出现明显的呼吸道咳嗽、打喷嚏或喘气症状,继发链球菌或副猪嗜血杆菌的情况多发,猪只持续消瘦、炸毛、眼睑水肿;

 

③病变特征:

 

猪只间质性肺炎(间质增宽、呈现胶冻样透明状)、肺脏暗红色实变水肿、胸腹腔积液明显;

 

④治疗方案:泰万菌素(或替米考星)+麻杏石甘散+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小苏打,拌料给药,连用7-15天;

 

⑤疫苗免疫:仔猪在2周龄时免疫1次猪蓝耳活苗、基础母猪每年3、7、11月各免疫1次蓝耳活苗;

 

4.副猪嗜血杆菌:

 

①发病阶段:断奶仔猪多发,蓝耳不稳定时多发,猪只应激或免疫力下降时多发;

 

②猪只特征:

 

发病仔猪被毛粗乱、弓腰、持续消瘦、关节肿大、喘气呼吸困难;

 

③猪只病变:

 

以多发性浆膜炎为主,猪只关节腔内胶冻样、纤维素性、浆液性黄色液体增加,心包积液增厚俗称绒毛心、腹腔积液、心膜或腹膜黏连、腹股沟淋巴结大理石样病变、脾脏出血边缘隆起、肾乳头出血;

 

④治疗方案:

 

复方阿莫西林(或头孢噻呋钠)+恩诺沙星注射液+地塞米松或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

 

5. 寄生虫感染

 

- 体内寄生虫:蛔虫、鞭虫等寄生肠道,夺取营养,导致消瘦、炸毛,严重时影响肺部(幼虫移行期引发咳嗽)。

 

- 体外寄生虫:疥螨感染引起皮肤瘙痒、脱毛,猪只烦躁不安,影响采食与生长。

 

6. 慢性消耗性疾病

 

- 如伪狂犬病(慢性型)、猪瘟(非典型):长期低烧、食欲减退,导致渐进性消瘦,被毛粗乱。

 

二、管理与环境因素

 

1. 饲养管理不当

 

- 密度过高:猪群应激大,空气质量差(氨气浓度高),诱发呼吸道症状,同时影响采食与生长。

 

- 断奶应激:仔猪断奶后采食不足、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断奶后消瘦、炸毛”(俗称“僵猪”)。

 

2. 环境恶劣

 

- 低温高湿:猪只消耗能量维持体温,导致消瘦,同时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易引发喘气。

 

- 通风不良:粉尘、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诱发支原体等感染。

 

三、营养与代谢因素

 

1. 营养不良或失衡

 

- 饲料配方问题:蛋白质、氨基酸不足或维生素(如维生素A)缺乏,导致生长缓慢、被毛粗糙。

 

- 霉菌毒素污染: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损伤肝脏和免疫系统,猪群表现消瘦、免疫抑制。

 

2. 消化吸收障碍

 

- 肠炎(如回肠炎、沙门氏菌感染):肠道炎症导致营养吸收不良,出现腹泻、消瘦、炸毛。

 

四、排查与应对建议

 

1. 优先排查疾病:

 

- 观察是否有群发性(如整窝仔猪发病),测量体温(蓝耳、猪瘟常伴发热),检查粪便(腹泻提示肠炎或寄生虫)。

 

- 解剖病死猪,查看肺部病变(如支原体肺炎呈现“虾肉样变”)、淋巴结肿大情况(圆环病毒典型特征)。

 

2. 改善管理:

 

- 降低饲养密度(保育猪建议0.3-0.5㎡/头),加强通风,控制舍内氨气<20ppm。

 

- 断奶仔猪提供高消化率饲料,添加益生菌缓解应激。

 

3. 针对性用药:

 

- 怀疑呼吸道疾病:拌料泰万菌素(1000g/吨)+多西环素(1000g/吨),连用10天;

 

- 怀疑寄生虫:全群肌注伊维菌素(0.3mg/kg),同时饲料添加阿苯达唑(100g/吨),连用7天。

 

若症状持续或死亡率升高,建议采集病料(肺脏、淋巴结)送实验室检测(PCR、细菌培养),明确病原后精准防控。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