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正能农牧
  • 播恩集团
深入分析季节转换期仔猪死亡的原因
猪好多数据 2025-04-03 0

在养猪生产中,季节交替时期(特别是春夏、秋冬转换阶段)常常出现仔猪突然死亡的现象,给养殖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将从环境应激、病原感染、管理疏漏等多维度深入分析季节转换期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并提供系统化的防控建议。

 

 

一、环境应激因素:无形的健康杀手

 

1.温度剧烈波动的影响

 

昼夜温差超过10℃时,仔猪(特别是断奶仔猪)体温调节能力不足

 

低温应激导致能量消耗增加,免疫力下降30-50%

 

高温高湿环境下,热应激指数(THI)超过75即会造成生理紊乱

 

2.通风与保温的矛盾

 

春季过度保温导致氨气浓度超标(>25ppm)

 

秋季过早撤除保温设施引发冷应激

 

研究表明,温差波动大的猪舍仔猪死亡率提高2-3倍

 

3.湿度变化的连锁反应

 

梅雨季节相对湿度>85%时,病原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

 

干燥季节湿度<50%导致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下降

 

生猪

 

二、病原微生物的季节性活跃

 

1.病毒性疾病威胁

 

春季: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检出率增加40%

 

秋季:轮状病毒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高发

 

昼夜温差大时,伪狂犬病毒潜伏感染激活风险增加

 

2.细菌性疾病暴发

 

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温差大时发病率升高3-5倍

 

链球菌病在湿度>80%环境下传播速度加快

 

大肠杆菌性腹泻在环境突变时发病率显著上升

 

3.寄生虫病季节性流行

 

球虫病在温暖潮湿季节感染率可达60-80%

 

蛔虫幼虫在季节转换期迁移活跃

 

生猪

 

三、饲养管理的关键失误

 

1.过渡期管理不当

 

饲料转换过快导致消化紊乱(3天内更换比例超过30%)

 

饮水系统未做保温处理,水温波动过大

 

栏舍消毒不彻底,病原载量累积

 

2.营养供给失衡

 

应激期维生素需求增加但供给不足

 

采食量下降20%时未及时调整饲喂方案

 

饲料霉变率在潮湿季节上升至15-30%

 

3.免疫程序缺陷

 

疫苗免疫与季节转换期重叠

 

母源抗体保护力处于低谷期

 

免疫抑制因素未得到有效控制

 

生猪

 

四、系统化防控方案

 

1.环境精准调控

 

安装智能环境控制系统,保持温差<5℃

 

采用地暖+局部保温灯组合方案

 

控制相对湿度在60-70%区间

 

2.疾病预防体系

 

季节转换前2周进行针对性免疫

 

建立药物预防方案(如电解多维+益生菌)

 

实施全进全出制,彻底消毒空栏

 

3.精细化管理要点

 

采用"7天过渡法"更换饲料

 

增加每天巡查频次至4-6次

 

建立早期预警系统(体温监测+采食记录)

 

4.营养强化措施

 

提高日粮能量浓度5-10%

 

添加维生素E(150-300mg/kg)和硒

 

使用有机酸制剂改善肠道健康

 

生猪

 

五、典型案例分析

 

某3000头规模猪场在2022年秋季转换期出现5-7周龄仔猪急性死亡(死亡率8%),经诊断发现:

 

昼夜温差达15℃

 

副猪嗜血杆菌与圆环病毒混合感染

 

饲料霉变毒素超标

 

采取综合措施后2周内控制疫情:

 

1.安装环境自动控制系统

 

2.调整免疫程序

 

3.更换优质饲料

 

4.实施药物干预

 

生猪

 

结语

 

季节转换期仔猪死亡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从环境控制、疾病防控、饲养管理等维度建立系统化解决方案。建议养殖场:

 

1.建立季节转换预警机制

 

2.完善环境监测系统

 

3.制定针对性防控预案

 

4.加强员工季节性管理培训

 

通过采取前瞻性的综合防控措施,完全可以将季节转换期的仔猪死亡率控制在正常水平(<3%),确保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至
养猪产业峰会
广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