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正能农牧
  • 播恩集团
副猪嗜血杆菌临床特征与治疗,值得收藏!
养猪管理与技术 2025-03-30 0

重新认识条件性致病菌“副猪”对猪群的危害,透过现象(混合感染)看本质: 副猪嗜血杆菌在猪只上呼吸道广泛存在,无异常时属于正常菌群,当猪群出现环境应激、免疫下降、气温突变时,会导致疾病爆发; 猪场细菌性疾病以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为主,而由于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难度大,实际猪只的感染率可达25%以上。

 

副猪嗜血杆菌临床特征与治疗,值得收藏!

 

其次,当猪群感染圆环、蓝耳、支原体后,副猪的发病率更高、病情更复杂化,对猪病诊断及治疗都带来较大难度。

 

1、副猪嗜血杆菌的特征:猪只出现关节肿大(关节腔纤维性炎症)、呼吸困难、多发性浆膜炎、胸腹膜浆液增多粘连;猪只病程长、猪只极度消瘦、被毛粗乱,心包淡黄色渗出液(绒毛心)不粘连;

 

2、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制原则:完善猪群(母猪+仔猪)病毒性疾病的免疫(蓝耳、猪瘟、伪狂犬、圆环、支原体);

 

保育阶段,针对细菌性疾病选择敏感抗生素保健(如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替米考星+多西环素); 避免环境的应激,仔猪换料逐步过渡,仔猪断奶提前做好教槽料,保证新进仔猪圈舍温度28度+; 

 

3、副猪嗜血杆菌的敏感药物:对氟喹诺酮类(恩诺沙星)、头孢噻呋、替米考星、增效磺胺、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庆大霉素敏感,且细菌极易耐药,可交替使用;

 

4、副猪嗜血杆菌治疗难点:

 

①血药浓度无效有效到达病变部位:病原体在病猪的浆膜、关节腔、脑膜、胸腹腔、肺脏组织较多,此类部位的毛细血管少,血药浓度难以到达,所以选择时需要用穿透性强、组织分布浓度高的药物,才可有效抗菌;

 

②副猪嗜血杆菌病进行药物治疗时,症状会突然加重:副猪嗜血杆菌会产生内毒素,当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死亡溶解时,会突然释放内毒素,导致病情加重,使用扶正解毒散,可有效缓解内毒素的并发症;

 

③针剂治疗方案推荐:清开灵注射液+恩诺沙星注射液+头孢噻呋钠(或氨苄西林)+氟尼辛葡甲胺,肌注治疗。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至
养猪产业峰会
广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