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播恩集团
不可忽略的猪场常见病!猪胃溃疡的成因与降低策略
百度新闻 2024-10-25 0

猪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猪只胃部疾病,主要影响胃黏膜,导致糜烂、角化、坏死,形成圆形溃疡面,严重时甚至导致胃穿孔。该病症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不同年龄的猪只都可能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围产期的母猪和快速生长期的青年猪中较为常见。

 

生猪

 

常见症状包括:

 

1、急性型:猪只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突然死亡,多因胃黏膜出血。剖检时可见胃中有新鲜血液。

 

2、亚急性型:病猪表现出苍白、贫血症状,衰弱、厌食、呼吸加快。粪便由黑色黏稠糊状变为少量覆盖有黏液的小球。病初可能会腹痛、磨牙、不安,有时出现呕吐,便血、便干是其常见的特征性症状。病猪可能会在12至48小时内因虚弱死亡。

 

3、慢性型:病猪因失血导致贫血,皮肤苍白,粪便发黑。可能伴有慢性腹膜炎的症状。剖检可见胃黏膜过度角质化和上皮剥脱,胃内有过多量的液状内容物,有的病胃染有胆汁。

 

4、隐性型:病猪无明显症状,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几乎不受影响,通常在屠宰后才发现。

 

生猪

 

猪胃溃疡的形成原因

 

饲料因素是重要的诱因之一。长期饲喂粗糙、坚硬的饲料,或者饲料中含有过多的粗纤维,会对猪胃黏膜造成机械性损伤。而过度粉碎的饲料,缺乏足够的颗粒度,容易快速通过胃,减少了胃的消化时间和正常蠕动,导致胃酸分泌失衡,损伤胃黏膜。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会破坏猪的胃肠道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和溃疡。

 

应激因素在猪胃溃疡的发生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如环境温度的剧烈变化、运输过程中的拥挤和颠簸、饲养密度过大、突然更换饲料等,都可能导致猪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引起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减弱,从而增加胃溃疡的发病风险。

 

饲养管理不当也是导致猪胃溃疡的原因之一。不定时定量饲喂,使猪处于饥饿或过饱状态,会打乱胃的正常消化节律。缺乏清洁的饮水,会导致猪的消化液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功能。

 

生猪

 

防治措施:

 

在饲料管理方面,应提供优质、均衡的饲料,控制饲料的颗粒大小和纤维含量,确保饲料的新鲜和无霉菌污染。合理调整饲料的营养成分,适当增加维生素 E 和硒等抗氧化剂的含量,有助于增强胃黏膜的抵抗力。

 

优化饲养环境是关键的一环。保持猪舍的温度、湿度适宜,通风良好,减少环境中的噪音和干扰,为猪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空间。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猪群过度拥挤,减少应激的发生。

 

加强饲养管理至关重要。定时定量饲喂,保证猪有充足、清洁的饮水。避免突然更换饲料,如需更换,应逐步过渡,让猪的消化系统有适应的过程。

 

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定期对猪群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胃肠道疾病。对于有应激倾向的猪,可提前使用抗应激药物进行预防。

 

合理使用药物也是预防猪胃溃疡的措施之一。在饲料中适量添加一些具有保护胃黏膜作用的药物,如氢氧化铝、西咪替丁等,可以调节胃酸分泌,增强胃黏膜的保护功能。

 

生猪

 

总之,猪胃溃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改善饲料质量、优化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以及做好疾病预防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猪胃溃疡的发生率,保障猪群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