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播恩集团
高温季节育肥猪的饲养管理策略
PSY应用研究院 2025-07-03 0

炎炎夏日,当气温回升之后大家都认为可以打开风机、打开窗户加大通风,猪更好养了,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高温季节仍是养猪生产中最具挑战性的时期之一。因为持续的高温不仅会降低猪群的采食量,还会导致猪群出现热应激等现象,严重影响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所以如何在高温环境下实现育肥猪的快速生长,是我们必须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从环境控制、饲养密度和营养管理三个关键环节,探讨高温季节育肥猪的饲养管理策略。

 

一、环境控制:为育肥猪群创造舒适生长环境

 

环境控制是高温季节养猪管理的首要任务。育肥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8-22℃,研究表明躺卧区每偏离适宜温度1℃,日增重下降17g,料肉比上升0.05 ,每头猪的出栏损失可达25元,并且当温度超过30°时猪群就会出现明显的热应激反应。 

 

高效的环境控制系统应包括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三个要素。在温度控制方面,可以采用湿帘降温、负压风机强制通风等设施,确保舍内温度维持在适宜范围。湿度控制同样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加重热应激。此外,良好的通风系统不仅能调节温度,还能有效排出舍内的有害气体,改善空气质量。 

 

在具体操作中,温控建议采用分区控制策略。

 

①可使用风道进行精准通风,通风口呈45°角倾斜吹向猪群,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空气流通,避免形成死角;另一方面可以将凉风直接作用于猪群,使其体表温度大幅度降低。 

 

②可使用分群低水量喷淋系统进行散热,喷淋管道可置于据地面两米左右,喷头向下,安装定时开关,每启动2分钟休息3分钟,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喷淋降低猪群体感温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空气中粉尘;同时要注意不可以长期开放,否则会加大空气中湿度从而加重热应激。 

 

通过科学的环境控制,可以为育肥猪创造一个舒适的成长环境,为其快速生长奠定基础。

 

二、密度优化:合理控制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是影响猪群生长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温季节,过高的饲养密度会导致猪群拥挤,加剧热应激,降低生长速度。因此,合理控制饲养密度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温季节,建议适当降低饲养密度,为每头猪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具体密度应根据猪群的体重、品种以及环境控制能力来确定。    

 

图片

 

同时,要保证每头猪有足够的采食和饮水空间,避免因争抢而影响生长。

 

三、营养调控:营养保障快速生长

 

在高温环境下,猪群的采食量通常会下降,这直接影响其生长速度。因此,如何通过营养管理来弥补采食量的不足,是高温季节养猪管理的关键。 

 

由于育肥猪在夏季高温时胃肠蠕动通常会变慢。主要原因如下:  

 

①采食量下降:夏季高温会使育肥猪的食欲减退,采食量降低。摄入的食物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相应减弱,胃肠蠕动的动力不足,从而导致蠕动速度变慢。 

 

②血液分布改变:为了调节体温,猪的体表血管扩张,血液更多地流向体表,导致胃肠道等内脏器官的血液供应相对减少。胃肠缺乏充足的血液供应,其肌肉和神经的功能会受到影响,进而使胃肠蠕动减缓。 

 

③呼吸加快:高温环境下,育肥猪通过加快呼吸来散热,这会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引起呼吸性碱中毒。这种内环境的改变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抑制胃肠蠕动。 

 

④应激反应:高温对育肥猪是一种应激因素,会使猪体内分泌如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抑制胃肠蠕动,使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下降。 

 

所以在夏季必须要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的营养浓度。在高温季节,可以适当增加饲料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同时降低粗纤维水平,确保猪群在采食量下降的情况下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同时在饲料内添加核动力1kg/t,通过核动力可以增强猪群胃肠蠕动、增加胃酸分泌、加快胃排空率从而提高采食。 

 

饮水管理同样重要。高温季节,猪群的饮水量会显著增加。要保证猪群随时都能喝到清洁的饮水,必要时可以在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帮助猪群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饲喂时间,避开高温时段饲喂,提高猪群的采食量。 

 

在高温季节实现育肥猪的快速生长,需要环境控制、饲养密度和营养调控三管齐下。通过科学的环境调控,为猪群创造舒适的生长环境;通过合理的密度控制,优化猪群的生长条件;通过精准的营养管理,保障猪群的营养需求。这三项措施相互配合,才能确保高温季节育肥猪的快速生长,为养猪场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