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播恩集团
种猪选配全攻略:手把手教你挑出优质种猪!
养猪小助手 2025-05-16 0

种猪选配是一个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过程,以下为您详细介绍选配的要点和方法:

 

选配原则

 

1. 坚持“多留精选,选优汰劣”:在选种过程中,挑选出各方面表现优秀的种猪,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以保证种群质量不断提高。

 

2. 性能测定与记录:在标准环境下对种猪进行性能测定,并做好详细记录,让每头猪在可比较的环境中接受评估。例如在种猪测定站对所选性状进行测量,再用测量值来估计个体育种值。

 

3. 合理利用不同类型猪:对于具有中、高遗传力的性状,如生长肥育性状和胴体形状等,可通过性能测定,在5 - 6月龄进行估测后个体选择,加快改良速度;同时适当采用世代重叠,将上一代各方面性能均优的个体(一般不超过25%)加入下一世代核心群中继续繁育,以扩大群体中优秀个体的数量。

 

4. 关注育种信息与引入优良个体:密切留意国内育种信息,及时引入各项性能均优的同质优良个体,经配合力测定后加入核心群,进行不完全封闭的后代选育工作。

 

5. 其他原则

 

- 公猪的等级应该高于母猪。

 

- 猪群中公母猪应以同质选配为主,巩固优良特性,兼顾适当的杂交改良配种。

 

- 具有相同缺点的公母猪不应交配,以免造成缺点固化,导致今后难以纠正。

 

- 体型外貌的缺陷,不能用相反的缺陷去纠正。

 

- 选择亲缘选配方法时应慎重,掌握好近交系数和效果,发现问题及时减轻亲缘程度或进行亲缘选配。

 

- 选配时要考虑交配双方的年龄,避免使用过幼或过老的公猪。

 

种猪

 

选配前的种猪选择

 

种公猪选择

 

1. 外形鉴定:要求头壮额宽,胸宽深,背宽平、体躯深长,后腿丰满发达,骨骼粗壮,四肢有力、体质结实,整个体型符合品种特征要求。

 

2. 繁殖机能

 

- 淘汰所有生殖器官不正常的公猪。

 

- 对精液品质进行检查。

 

- 要求种公猪表现出明显的性机能旺盛,淘汰没有性欲的公猪,但需注意公猪的调教,经调教仍不能交配的才能淘汰。

 

3. 主要经济性状

 

- 生长速度:测定体重20 - 90千克(地方品种猪测定结束体重可适当小些)或断奶至6月龄阶段平均日增重(克/日)。

 

- 饲料利用效率:测定20 - 90千克,或断奶至6月龄阶段每增重1千克的饲料消耗。

 

- 6月龄时的活体背膘厚度。

 

母猪

 

种母猪选择

 

1. 生长速度和背膘:这是重要的选择指标,在100公斤时结合体形外貌独立选择。实际生产中,在体重50公斤左右开始销售,此阶段依据父母的育种值(MLI)进行选择,同时结合本身的生长实际情况选种。

 

2. 体型外貌

 

- 品种特征:具备典型的本品种体型和外貌特征,毛色、头形、耳形、体型等应符合所属品种的要求。例如长白猪体型呈流线型,头小嘴长,耳大前倾;大白猪体型大,体躯呈长方形,毛色全白等。

 

- 体躯结构:整体结构匀称、结实,头颈及前、中、后躯结合协调,前后高相近。头中等大、额部稍宽,嘴鼻长短适中,耳大小和形状适宜;颈部长度适中,腮肉少;前躯肌肉丰满,鬐甲平宽无凹陷;胸宽而深,背平直或略弓,身腰长,腹部大小适中;臀宽而大,腿臀肌肉丰满,无弓背、凹背(部分地方品种除外)和斜尻。

 

- 生殖器官:外阴大而下垂,有效乳头7对以上(长大、大长二元母猪标准),且排列整齐均匀,没有瞎乳头、副乳头等无效乳头。淘汰有生殖器官遗传缺陷(如脐疝、阴囊疝、背旋等)的猪。

 

4. 其他方面:选择性情温顺的个体;在进入育肥期间,再次审查系谱,将系谱不正确的猪淘汰。提供给客户的种猪应系谱清晰,有三代以上的系谱记录,并有父母的测定成绩和育种值,同时保证健康,有详细的免疫记录,体形外貌要符合本场出场标准。

 

选配方法

 

1. 同质选配:选用性状相同、性能表现一致的公、母猪来配种,以期获得与亲代品质相似的后代。在育种生产实践中,通常选择具有遗传力的性状进行固定时采用此方法。例如猪场想要得到体躯长的后代,就选择身体长的公猪和体躯长的母猪配种,使公母猪双方具有的优良性能在亲本中得以体现,稳定遗传给后代,从而提高群体的遗传品质。但该方法会使猪群生活力下降,对环境的适应性降低,猪群中不显著缺点显著加深,因此不可长期使用。

 

2. 异质选配

 

- 结合不同优异性状:选择不同优异性状的公、母猪相配,以期将两个性状结合在一起,获得具有双亲不同优点的后代。如选择增重快的公猪与肉质好、适应性强的母猪交配,可望获得生长快而肉质优良的后代。

 

- 改良选配:选择同一性状,但优劣程度不同的公、母猪交配,以获得以良改劣的目的。异质选配可以综合两个或多个种猪群的优良品质,改掉缺点,提高猪生活力,提高有机体的可塑性。但容易使猪群停留在一般水平上,因为很多经济性状都属于中间性遗传,后代介于双亲之间,容易丧失原有的优良特性。在生产实践中,不能长期使用异质选配。

 

3. 亲缘选配:考虑双方亲缘关系的远近来进行选配。交配双方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简称近交,其作用是固定优良性状,保持优良个体的血统,提高猪群的同质性,揭露有害基因,但会产生近交衰退现象;交配双方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简称远交。选择亲缘选配方法时应该慎重,要适当掌握近交系数和效果,发现问题及时减轻亲缘程度或进行亲缘选配。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