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成活率多数情况下与母猪奶水紧密相关。PTT教练团在服务过程发现,大部分猪场发现母猪奶水不足时为时已晚,仔猪不同程度出现面部破损、膝关节磨损等情况,成活率降低。
一、猪场情况
项目猪场为北方某规模化猪场,场内母猪整体泌乳力不理想,很多仔猪(至少10%以上)出现抢奶打斗或长期趴卧吃奶等行为。长时间就导致面部、膝关节出现破损等问题,此时环境中病原菌(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等)乘机侵害仔猪,从而导致伤口感染风险和死淘率升高。PTT养猪学习院教练陈方钦老师与场长、技术骨干现场巡栏并深入交流后得知,场内目前主要使用土霉素进行保健,无法在仔猪机体内形成长效保护。
二、改善方案
经过陈方钦老师的引导,场长和技术骨干调整仔猪护理方案,对比方案执行前后哺乳仔猪成活率的变化情况。具体护理方案如下:
1、调整方案:分别在仔猪出生后24小时、阉割(3-5天)和断奶前肌注10%盐酸头孢噻呋(速倍治)0.3ml/头、0.5ml/头和1ml/头。
2、对照组:分别在仔猪初生后24小时肌注20%土霉素0.3ml/头,其它阶段不做保健处理。
3、其它操作均不变,饲养员每天上报单元内仔猪死淘数量,分别统计9月(项目实施前),10月和11月(项目实施后)三个月的哺乳仔猪成活率和断奶数。
三、项目成果
1、经济效益方面
通过陈方钦老师的指导,场内仔猪在关键节点使用长效头孢进行保健,相较于土霉素一针保健虽然工作量有所增加,但仔猪成活率提升10.69%,按一批次100头母猪,每头母猪产12头仔猪计算,每批次仔猪多存活100*12*10.69%=128.28头。
2、生产成绩方面
使用10%盐酸头孢噻呋(速倍治)给仔猪执行三针保健后,哺乳期仔猪成活率由9月份的78.51%提升至11月份的89.20%,提升了10.69%。
哺乳仔猪成活率和断奶数统计
四、小结
结合目前多数猪场的现场情况来看,母猪奶水不足、仔猪初生活力差和环境中病原载量偏高等因素都会影响仔猪正常生长,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仔猪死淘率长期偏高。因此,当无法快速改善母猪奶水质量的情况下,选择执行有效的保健方案是可快速保护仔猪,实现生产成绩的提升。
在养猪行业的要素竞争逐渐缩小的背景下,人成为决定要素发挥程度的主要因素,人才成为猪场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提升人员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日益成为养猪企业高层管理者关心的话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