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播恩集团
涨疯了!猪价突破15元!五大因素助推猪价越来越高!
猪好多网原创 2025-07-04 0

猪好多数据监测,7月3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攀升至15.1元/公斤,创下自今年2月中旬以来的新高。但从生猪产能释放的周期性规律来看,6-7月本应是年内生猪集中出栏的高峰期,供应端压力理论上处于高位,猪价却能迎来强势上涨!这是否意味着,肥猪产能去化进程已提前加速,下半年养猪利润有望冲高呢?

 

五大因素助推猪价冲高

 

猪好多数据监测,7月3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达到15.1元/公斤,其中广东地区单日涨幅更是高达0.3元/公斤,价格飙升至16.65元/公斤的高位。从市场运行逻辑来看,当前猪价的上涨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疫病的显著影响。2025年初,全国能繁母猪存量虽处于较高水平,但北方养殖大省仔猪腹泻疫情较为严重。据行业调研数据显示,部分养殖场的仔猪死亡率超过20%,个别地区甚至达到30%,这直接导致6-7月原本应出栏的生猪数量出现明显缺口,有效缓解了市场供应压力。

 

第二是极端天气的冲击。6月中旬以来,全国多地遭遇持续性强降雨,广东、广西、安徽、湖南、山东、河北等十余个省份先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影响范围从华南、华东延伸至华北,覆盖了全国主要生猪养殖和消费区域。

 

回顾历年市场规律,雨季往往成为猪价的“助推器”:一方面,暴雨导致部分地区道路中断、物流受阻,生猪调运成本较往常增加30%-50%,跨区域流通效率大幅下降;另一方面,灾区应急储备需求、居民短期囤货需求上升,供需错配进一步放大了价格波动。

 

生猪

 

第三是集团猪企的控量策略。此前全国猪价持续下滑,引发有关部门对猪企的多次“窗口指导”,多家头部猪企迅速响应,采取“以价换量”策略:一方面暂停向二次育肥市场出售肥猪,另一方面自主缩减出栏规模。据第三方机构监测,6月规模猪场计划出栏量较5月减少2.57%。这种集体控量行为短期内改变了市场供需格局,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的反弹力度。

 

第四是养殖户的压栏惜售情绪。尽管国家明确限制二次育肥,但6月初猪价跌至12元/公斤左右的谷底,让不少中小养殖户陷入亏损,压栏惜售情绪集中爆发。而6月中下旬随着猪价逐步回暖,养殖户对后期盈利的预期进一步升温,压栏行为从“被动惜售”转向“主动囤货”,共同推动猪价突破近5个月来的高点。

 

第五是政策的积极引导。除了对猪企的窗口指导外,6月国家启动第一轮猪肉收储,虽规模有限,但向市场释放了“托底稳价”的明确信号,有效提振了行业信心。更重要的是,国家明确释放出产能去化的政策导向,让养殖户对长期供需改善形成稳定预期,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的看涨情绪。

 

<a href=猪价上涨" />

 

综合来看,此次猪价从低位强势冲高,是政策、市场、天气、疫病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其中,天气和疫病的影响具有短期性,随着雨季结束、疫情得到控制,其作用将逐步消退;而政策引导下的产能调整则是长期性因素,其对行业的重塑作用将持续深化。

 

后市猪价涨跌分析

 

这波涨势能否持续?未来猪价又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从产能基本面来看,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5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042万头,虽较4月微涨0.1%,但较年初的4062万头减少20万头,表明产能确实有所去化。不过,当前存栏量仍处于相对高位,未来需要母猪存栏降至4000万头以下,才能有力推动猪周期的全面反转。

 

从短期供应来看,2-4月全国新生仔猪数量持续增长,这部分仔猪经过3-4个月的育肥,将集中在7-9月出栏,预计三季度生猪供应量较二季度小幅增长。

 

母猪和仔猪

 

值得一提的是,仔猪市场的表现已释放出预警信号:6月第三周全国仔猪平均价格为36.91元/公斤,环比下跌1.8%,同比下跌16.7%,且全国29个监测省份价格全部下跌。这一数据反映出,养殖户对后期市场仍持谨慎态度,而这种“不敢补栏”的行为将加速能繁母猪的产能去化,为长期供需平衡奠定基础。

 

综合来看,7月猪价大概率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上旬受压栏惜售、短期供需偏紧等因素支撑,价格有望冲击15.5-16元/公斤的阶段性高点;进入中下旬,随着雨季结束、疫病影响消退,以及7月中下旬新增出栏量逐步释放,价格可能出现震荡回落。

 

因此,对于养殖户而言,当前价格已处于高位,建议及时兑现利润,避免盲目压栏导致后期亏损;对于行业来说,唯有通过产能优化、成本控制实现转型升级,才能跳出“暴涨暴跌”的周期怪圈,迈向更稳健的发展阶段。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