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哪种猪病最凶?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5月份全国共报告发生二、三类主要动物疫病22种,其中猪只感染最多的三种疫病分别为猪流行性腹泻、猪流感和猪丹毒,致死率最高的则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农业农村部公布5月动物疫病情况
众所周知,疫病是养殖“最大的成本”,一旦猪场爆发某种疾病,即便能够用药物缓解或治愈,但也会给生产成绩带来不小的打击,导致生产成本直线攀升。
那么,当下养殖业哪些疾病流行最广、致死率最高呢?
据农业农村部官网2025年6月27日消息,2025年5月,全国共报告发生二、三类主要动物疫病22种,发病动物8.977万头,病死动物8210头,具体情况如下:
二类主要动物疫病15种——发病动物1.8273万头,病死动物3334头,报告发病数占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猪流行性腹泻、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布鲁氏菌病,占二类主要动物疫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4.61%。
三类主要动物疫病7种——发病动物7.1497万头,病死动物4876头,报告发病数占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鸡球虫病、猪流感、巴氏杆菌病,占三类主要动物疫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7.74%。
整体来看,5月全国范围内没有重大动物疫病爆发的情况,各类动物疫病的发生频次也显著降低,这一方面得益于对各类疫病防控方案的成熟,一方面也是养殖业规模化大幅提升的重要利好。那么,5月生猪行业动物发病情况如何呢?
主要猪病的流行特性与防控
从养猪业来看,猪流行性腹泻以单月14133头的发病数排行第一,并有病死数2595头,病死率为18.36%。
值得注意的是,猪流行性腹泻发病数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病毒变异,例如2010年后出现的变异株(如GII型)致病性显著增强,对传统疫苗的免疫保护力产生挑战。而2024年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变异株占比已达87%,导致经典疫苗保护率下降至60%以下。
病死率方面,主要是新生仔猪(1-7日龄)对PED的易感性最高,病死率可达50%-100%;断奶仔猪和育肥猪症状较轻,成年母猪多表现为短暂腹泻但死亡率低。2025年某规模化猪场数据显示,未免疫仔猪感染后48小时内死亡率达65%,而免疫母猪所产仔猪死亡率仅12%。
因此要特别注意的是,初产母猪抗体水平低,哺乳仔猪缺乏母源抗体保护;断奶仔猪被动免疫消退,主动免疫尚未建立,形成易感窗口期。
此外,断奶、转群、密度过高、通风不良等应激因素可导致猪群免疫力下降,诱发潜伏病毒激活。有专家分享过案例,当某猪场将断奶时密度从0.3㎡/头增至0.5㎡/头后,PED发病率在短时间内上升了40%。
那么,如何有效的防控猪流行性腹泻呢?
对于未感染的猪场,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做好外部防范,因为引入带毒种猪或精液是场外病毒传入的主要途径,粪便中的病毒也可通过车辆、人员、工具等媒介传播。例如2024年某猪场引入未经检测的种公猪,最终导致全场1.2万头猪感染,经济损失超800万元!
整体防控策略上,则仍是以“生物安全+疫苗免疫+精细管理”的综合防控模式为主,当然做好这三项,各种猪病的感染率都会大幅下降。
5月猪病发生数第二的是猪流感,全国发病生猪也有6256头,病死数502头,病死率8.02%。第三则是猪丹毒,发病生猪295头,病死30头,病死率10.17%。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大家都严密防范的“蓝耳病”,5月份发病数却仅有92头,病死数19头,病死率达20.65%。这显示出我国养猪业对蓝耳病的防控方案趋于成熟,不过这可能也与季节性因素有关。
2024年全国PRRS监测数据显示,2-4月发病数占全年32%,其中北方地区发病率较夏季高2.3倍。值得一提的是,当下南方多省出现强降雨、洪涝灾害,这也可能会导致蓝耳的爆发,养殖户一定要提高警惕。
总的来说,养猪业在经历了蓝耳和非瘟两大疫病的洗牌后,对于生物安全的重视程度已经空前,只是在猪周期的影响下,这两年经常看到的议题是“能否实现更低成本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确实有不少人怀疑当下养猪业处于“生物安全过度”的情况,认为有办法在降低生物安全投入的同时,通过“增强免疫力、精准营养、优化饲喂”等方式实现同等的疫病防控效果。您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