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播恩集团
中国退运30万吨美国大豆!农业农村部发节粮新方案!养殖业释放转型信号
猪好多网原创 2025-05-07 0

拒绝美国大豆——背后的底气和硬气!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近期取消1.2万吨美国猪肉订单,创下自2020年以来的最大规模撤单纪录,引发行业高度关注。但更解气的是,中国退运了30万吨美国大豆,这批大豆被“刻意伪装”成阿根廷大豆,但仍被海关火眼金睛识破,并果断拒绝!

 

美国大豆

 

据报道,这批声称来自阿根廷的30万吨大豆,在抵达中国港口后,因蛋白质含量异于平常的阿根廷大豆,导致触发了海关的预警机制。

 

为了查明这批大豆的“真实身份”,海关先后运用了“蛋白质光谱分析、微生物组溯源、全球区块链溯源平台、时空拓扑分析”等先进技术,最终确认这批大豆源自美国。而之所以伪装成“阿根廷大豆”,则主要是受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所影响。

 

据了解,在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245%关税后,美国大豆到岸价已飙升至1008美元/吨!作为对比,我国主要进口的巴西大豆仅436美元,价差高达131%。

 

生猪

 

如此一来,美国的大豆贸易商和种植者怎么能不着急?他们正在失去的,是全球最大大豆市场。但与之相比,我国却十分关键的稳定住了饲料价格,防止养殖成本出现大幅波动,对养殖业和民生供给的稳定起到关键作用。

 

2025年以来,饲料价格确实有所上涨,其中猪饲料从2024年底的2.60元/公斤涨到如今的2.77元/公斤。但这不仅是受贸易的影响,更多是因为去年以来饲料价格一直在跌,到年底已跌至谷底!

 

 

并且,如果将时间线稍微拉长一点,就会发现现在的饲料和原料价格仍旧较低。例如在最关键的大豆上,按今年4月份豆粕均价计算,已经较近5年同期平均水平低约8%。

 

 

我国饲料和原料价格之所以能屹立于风暴中心而巍然不动,主要在于国家对原料进口“多元化布局”,例如4月我国最新向巴西下达240万吨大豆订单,预计接下来豆粕价格还能回落!玉米方面,巴西、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也成就了多元化供应的布局,反观美国1-3月对华出口的玉米已仅有可怜的1.2%,维持着“最后体面”。

 

玉米进口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说多元化布局是我们拒绝美国大豆的底气,那么中国养殖业(尤其是养猪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将是越来越充足的硬气!

 

农业农村部发节粮方案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虽然这一方案此前就已出炉,但这个时候正式印发仍具备重要意义。

 

重磅消息

 

首先,这次行动的目标很明确,预计到2030年每公斤动物产品平均饲料消耗量比2023年减少0.2公斤以上(降幅达7%以上),全国养殖业消耗的饲料中粮食用量占比降至60%左右,其中,豆粕用量占比降至10%左右。

 

怎么做到呢?《方案》中提到是通过“提效节粮、开源节粮、优化结构节粮”三方面措施,并例举了微生物蛋白饲料、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产品、农副资源饲料化产品、昆虫蛋白饲料、动物源蛋白饲料等非粮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提到了要建设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的高质量农场。

 

简单来讲,从饲料端要“开源节流”,用技术来提高饲料利用率;从养殖端更要高质量发展优化料肉比,让动物“吃得少长得多”。

 

这两大点虽然看起来困难,但实际上很多企业都已经在做,并且做得很不错。首先中国的饲料产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从养殖端来看,我国白鸡养殖的料肉比已经来到1.6,优秀水平仅1.3,甚至提出来理论可以达到1.0!

 

养猪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在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下,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回想2021年养猪业料肉比还在3.0以上,但2024年养猪业的料肉比已经来到2.5-2.7。

 

生猪

 

此外,在高质量发展的指引下,养猪企业大多建立起了对原料价格的预警和应对机制。

 

例如牧原股份在采购端与国内外粮商合作、多渠道扩源锁供,围绕粮食产区布局,并创新源头粮源合作模式来降低采购成本;在配方端动态调配方,灵活原料置换降成本。

 

温氏股份更是表示,公司密切跟踪国际贸易局势,提前对中美贸易战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判,并在价格相对低位时储备了一定的中远期饲料原料。同时,推动谷物进口来源多元化,并积极推进豆粕减量替代,同时加强期货套保等工具应用,充分保障饲料原料安全和成本。

 

生猪

 

可见,中国生猪产业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良好的发展机制,面对贸易压力能够抗压成长,面对国内需求能够稳如泰山,企业、行业、民生保障之间有着关键的联结机制。国家在推动养猪业高质量发展,养猪业的高质量发展则成为应对国际竞争、夯实经济基础的重要举措。

 

前几年,饲料价格为何高位上涨?正是受到国际贸易形势的影响,可偏偏我们在玉米大豆的供给上“受制于人”。

 

而今年为何国际贸易市场一锅粥,但我们的饲料原料价格仍旧稳定。这一局面的形成,除了前文提及的 “多元化布局”以外,更与我国生猪产业扎实推进 “节粮替代、养殖增效” 等高质量发展举措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西方的系列动作,一再表明,他们是不愿意看到东方大国的强势崛起,因此我们在重要资源上更不能受制于人,尤其是事关民生的大农业领域。中国生猪产业这几年虽然风雨兼程,但亦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成长,成为了中国肉蛋奶供应能够抗击“洋流风暴”的定海神针。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