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播恩集团
从牧原离职两年:那些不为人知的改变与惊人发现!
中国猪业 2025-07-03 0

已从牧原离职两年,感悟确实有些深刻,生活状态与原来完全不同,似乎不止换了一个工作那么简单……恰好7月份了,又到了新一轮大学生毕业和入职的时候,作为“两世为人”的我也简要地谈一下我的感受,大家也可作为一个参考。

 

对于大学生来说,可能不清楚牧原的经营范围,在这里简单科普一下,牧原即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养猪龙头企业,在国内多地建有养猪场和养猪基地。

 

牧原

 

原来在牧原,做一线管理干部的时候(勉强算是吧),月薪平均也1.5万左右(离职后听说又涨了),当然这是工作几年后。刚入职的时候,以校招大学生(2017年)进入牧原,是有1年保护期的,那时候工资是6千左右。说句有些犯傻的话,之前在牧原拿1.5w的时候,我还是很不服气的,感觉自己还是有一些能力的,应该能拿更多……结果真正进入社会后,才发现不是那回事,原来的一切确实都是平台给的,你的能力只是你认为的能力,其他人也可以。至于现在社会上的工资水平,大家稍微打听一下就可以了,在此我就不再赘述了。同时,我也理解了,为什么那些进入牧原的人,会感觉工资高。

 

出了牧原之后,才感受到牧原是一个大企业,在牧原时,常常以为社会上几十人到上百人的企业比比皆是,但当真正离开牧原后,发现原来外面的企业这么小,人际关系的圈子就更小了。上升途径就不用讲了,你身边的同事,要么是资历特别老的,要么是某个领导的亲戚,况且本来就没有多少上升空间,这或许就是大部分人的人生吧。在牧原,竞争压力确实比较大,但上升空间也很大,因为平台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当时在牧原的时候,就知道牧原一直提倡“少年大将军”,这在外面是难以想象的。

 

从接触社会的这两年与在牧原生活的对比看,牧原的企业文化还是非常公正的!里面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一切以价值为导向,以利润为中心;晋升也是庸者下、平者让、能者上,干部也要做到能上能下;在管理和奖惩方面奉行“去官留职专做事,有功发奖功归零”,没有谁能永远站在功劳簿上。这使得每个人不必执着于当下所得到的,因为你目前所拥有的可能终有一天会失去,还不如专心把事情干好,或许可以得到更多。

 

此外,就是牧原还有师徒文化,师傅言传身教,徒弟如果做的好,企业除了奖励徒弟,还会对师傅进行奖励!师傅不仅要教徒弟如何把工作干好,还要教徒弟如何为人处事。至今仍记得,师傅教导我要做一个有“礼”的人,如夜晚开车,对面车开远光,这样不对,我们能做的是会灯,但不必报复性开远光;开车过程中,如遇前面是老人,不必鸣笛,看清车况后,从侧面匀速超过即可。师傅还教导我们在工作方面要富有激情、真诚、务实。牧原除了企业文化,还有家文化、亲子文化等。

 

可能大部分人会不认可所谓的“价值观”,认为这些东西太虚了,甚至认为这些都是骗人的,毫无价值,只有最笨的人才会听这些东西。然而当我步入真正的社会之后才感受到其珍贵。如果没有价值认知,我可能会被社会关系冲击地七零八落,价值观才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只有真正地去思考之后,你才会发现人生的出处,例如:在我迷茫的时候,不禁会想从时间和空间上讲,人不过是世间的一粒“尘埃”,人生可能也是没有意义的!很明显,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人生呢?《金刚经》中释迦牟尼佛曾借用恒河中的沙粒,来比喻佛门修行解脱中的甚深法义。牧原的价值观则教我:“人生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事业则是人生的修道场。”这似乎就是人生的真谛,就是明相之后不着相的明悟,它帮我解决了很多的烦恼,使我可以专心做事,而不被外界干扰。

 

人的工作方法、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是极其珍贵的,从进入社会这两年看,本人的工作能力确实比其他人要强一些,而且对工作的理解要更加深刻,当然也很勤奋。尤其是管理能力这一块儿,自己吃了太多的苦,当时感觉管人真的太难了!通过学习《德鲁克》,我明白管理虽然需要一定的天赋,但也是可以后天习得的,这使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学习《领导力21法则》,使我明白管人不是“奴役”,那太过粗暴,同时也会深深地伤害自己,只有当别人认同了你之后,才有可能认同你所做的事……;学习《孙子兵法》使我明白,管理也可以有多种方法,使我摸到了管理的门槛;多次聆听牧原的企业文化,我学习了十八路径图、五级管理、德鲁克对领导力的诠释等,对管理的逻辑有了一定的认识,管理能力也有了一些新的突破。特别是愿景管理,使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关于愿景,还是想多说两句。什么是愿景呢?一开始接触愿景,也非常难以理解,感觉这是一个非常玄乎的词汇,而且很容易和目标混淆。后来侥幸成了一名中层管理者,并在2021年的牧原企业文化培训中,听到秦总讲五级管理的时候若有所悟,开始慎重思考愿景的含义。

 

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一个公司、乃至一个国家,决定他们能走多远的,根本上讲是他们的愿景,即他们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以及能够为他人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如果一个人或一个公司的愿景不能体现出“利他”精神,那么这个愿景是不合格的,当然也走不长远。比如,牧原的愿景是“让人们吃上放心猪肉,享受丰盛人生!”只要人们还没有吃上放心猪肉,只要人们还没能享受丰盛人生,牧原就会一直在路上!

 

许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利他”?人性是自私的,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然而,金钱也是有灵性的,一旦我们起心动念,金钱就会直接溜走。求而不得,不求自然有!因此,人们往往是非常痛苦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把格局放大,牧原说:求利要求百世利,求名要求万世名。当我们把自己的格局打开,把小我变成大我,甚至无我,一念天地宽,所有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也惟有那些真正创造价值,发心为他人解决问题的人,才会受到金钱的青睐,才能收获功与名。一个人创造的价值越大,解决的问题越大,那么他的收获也就越大。简而言之,在你利他的同时,已经完成了利己。

 

写在最后

 

通过在“牧原大学”的学习和历练,自己也找到了人生的答案,现在更多的是感恩。离开牧原后,经历了一段迷茫的日子,当前,我已重新构建了自己的愿景,自己现在依然想要为他人、为社会做出一些自己的贡献,即使微不足道,但聊胜于无。(来源:一位“中国猪业”粉丝曾任职于牧原,离职两年后有感)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