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问题年年提,但年年有猪场“中招”,其大部分原因就像养猪人说的“环保投入太大,一般小微谁受得了啊。”因此也就抱着侥幸心理。
近期,江西、黑龙江、山西、湖北等多地在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排查,重拳出击、督促整改。
4月9日,江西崇仁县郭圩乡有村民反映一生猪养殖场“挖沟渠排污”,经查该养殖场为中小型规模,排污点在山林。虽采用备案的“消纳+转运”方式处理粪水,但消纳设施简陋,存在二次污染风险。目前,该养殖场已被责令整改,周边土壤已取样检测,结论待出;
4月15日至16日,黑龙江省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伟以“四不两直”方式,赴齐齐哈尔市部分县(区)暗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情况。他强调,要持续抓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加大监督监管力度,有效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反弹回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4月12日,为切实加强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工作,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山西省高台县巷道镇畜牧兽医工作站近日对辖区内畜禽养殖场(户)进行了畜禽粪污专项检查。
这些案例反映出当前环保监管力度的显著加强,也预示着养猪业环保要求正“层层加码”。
01 环保要求趋向严格
过去,在提及猪场环保这一话题时,多数养猪人往往在潜意识里觉得,环保之事与自身并无直接关联。然而时过境迁,近年来,随着环保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各类环保举措如雨后春笋般接连推出,像环境税的征收、停工令的下达、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推进等举措都在稳步实施。
且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改变,环保要求也在变得更加严格。
自2001年起,国家颁布实施了《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尽管该标准重点聚焦于规模化养殖场,但其辐射效应显著,对生猪养殖全行业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深远作用;
2015年,《环境保护法》正式落地执行,进一步强化了环保监管体系。受此影响,众多个体养殖户被迫退出市场舞台,中小型养殖场也面临搬迁或关停的命运抉择,生猪养殖行业逐步向规模化养殖模式转型,其占比呈现稳步攀升态势;
改革进程并未就此止步。2022年,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环土壤〔2022〕8号文件《关于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 年)>的通知》,明确提出“制定修订畜禽养殖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的工作要求。
上述只是宏观政策层面的整改要求,针对不同养殖规模而言,也存在着区别。对于广大农村散养户,近年来随着农村自然环境的独特优势日益凸显,以及农村整体环境治理工作的全面推进,过去农村中存在的“三清三拆六乱”现象虽已初步得到整治与纠正,但整治工作仍任重道远。比如,在过往两年间,针对某些实际操作中出现的“禁区”问题,亟需进行彻底纠正。
其一为禁养区,依据法律、法规及行政法规,此区域内特定单位与个人被严禁饲养畜禽;
其二为限养区,即畜禽禁猎区,它处于禁猎区与适者生存区之间的过渡地带,作为保护区存在,其中畜禽养殖场数量受到限制,且禁止新建大型畜禽养殖场;
其三为适养区,指限制捕猎区与限制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原则上这些区域可作为家畜与家禽的养殖场所。
由于这三类区域在性质上存在差异,因此会引发不同后果。例如,在禁区内修建的农场,将被责令搬迁或关闭;若禁区内养殖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无法满足农业持续发展的要求,相关养殖活动同样需搬迁或关闭。
02 新一轮环保政策,细化到噪声和粉尘
而对于规模猪场而言,环保政策开始细化到噪声和粉尘控制难题。
此前猪场环保检测中,粪污与臭气处理是主要项目。目前,国内多数地区猪场臭气排放限值为70无量纲,而广东、上海等地标准更严,为20无量纲。有组织源排放标准相对宽松,是无组织源的千倍以上。因此,集中处理粪污区及猪舍的臭气更具成本优势。
此外,与污水一样,各地对猪场臭气的排放规范也趋向更严格化,2024年10月《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畜产品》国家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正更加积极地推动畜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除了粪、水、气要求,新一轮环保新政,还有噪声和粉尘控制难题。2024年10月,广东云浮一大型母猪繁育基地因夜间噪声超标被罚2万元,这也侧面反映了,环保政策的不断升级。
同时,猪场粉尘污染问题也备受关注,饲料加工、排泄物清理等环节易产生粉尘,不仅危害猪群健康,还可能影响周边居民。按国家标准,猪场颗粒物排放浓度限值为5mg/m³,环保监管日益严格,养殖业需加强噪声与粉尘治理,以符合政策要求。
03 重视环保是猪场长久运行的关键
对于农村散养户的禁养问题,如果你的农场在封闭的地区,你不必担心。国家按照有关补贴标准予以补偿。如果你想继续耕种,可以搬到别的地方。
而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用于建设环保设施、购买环保设备等的中小型规模猪场,更需加强自律和监管。一方面,猪场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种养结合和达标处理两种环保模式相结合,取长补短。对于周边土地消纳粪污能力不足的猪场,可以采用“干清粪”等技术来缓解土地压力。
另一方面,还要运用科学方法,有效降低猪场污染物的排放,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包括在不影响生猪生长性能和品质的基础上,合理调配氨基酸和酶制剂,减少日粮粗蛋白含量,提升饲料氮的利用率;利用堆肥发酵技术,将猪粪等固体排泄物转化为环保、优质的有机肥料;同时,对猪尿液等液体废弃物进行合规处理,确保其达到排放标准。
环保过得了关,是猪场运行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在一旦破坏将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下,利好环境就成了猪场发展的应有之义,扬翔智能设施楼房猪场在设计之初就对此有充分的考虑。
猪场采用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处理污水,猪粪和污泥通过槽式堆肥处理。病死猪、胎衣、屠宰下脚料等废弃物则通过生物降解处理,确保无害化排放。
而为了减少臭气排放,猪场采用了生物除臭和化学除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2层水洗+微生物的吸附、吸收和降解+次氯酸氧化塔。其中位于广州南沙的智能设施楼房猪场环保处理中心更是实现了全封闭式管理,有效避免了臭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不过,小编私以为国家为保护环境加大环保督查力度无可非议,但在政策执行时也需体谅养猪人的实际困难,毕竟他们已将全部家产和心血投入猪场。
同时,养猪人也需与时俱进,通过控制粪污、升级设施技术等方式转型升级,以适应严苛的环保要求和市场竞争。毕竟,与时俱进的猪场才能走得更远更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