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正能农牧
  • 播恩集团
猪场物资消毒新策略解析!评估不同温度与消毒时间组合对物体表面PRRSV与PEDV的存活能力的灭活作用
曲博士猪群健康管理 2025-02-26 0

01 简介

 

➤ 物资常用消毒措施

 

非洲猪瘟之后,中国规模化猪场显著提升了生物安全的投入。对于主要生物安全风险,如:物资、车辆等主要以消毒剂浸泡、烘干(高温)+化学消毒(消毒剂)相结合的方式。但有些物资,无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彻底地消毒,比如:无烘干设备的小型猪场的车辆处置。比如:规模化猪场大量采购烧碱、葡萄糖、教槽料等需要进场时,此时,就需要依靠一定温度下,一定时间的静置与消毒,方可将物资或车辆表面的病毒杀死。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时间与温度组合可有效地降低不同表面上PRRSV和PEDV的浓度与存活能力。

 

➤ PEDV正在大流行

 

自2024年入冬以来,全国各地的PEDV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多数的生物安全复盘表明:PEDV的传入大概率与车辆、物资消毒的有效性有关。故需要客观地评估猪场所使用效果措施的有效性及生物安全措施执行的彻底性。

 

➤ 当前国内物资与车辆消毒的现实挑战

 

对于当前中国很多物资烘干消毒间的挑战是:无法达到65℃以上持续30分钟以上的消毒时间,或者物资过大,过多,导致温度无法穿透。那么在相对低的消毒温度下,如:30℃-50℃下,需要耗费多长时间才能将蓝耳病毒与PEDV彻底地灭活呢?

 

IMG_8837.jpg

 

02 研究目的

 

物资等携带病毒的污染物是导致猪场病毒引入的关键性要素,故需要重视日常操作中对物资等潜在污染物的消毒工作。本工作是为了评估在猪场大门的物资消毒处理间,通过不同温度与存放时间组合,对物体表面蓝耳病毒与PEDV病毒存活能力的影响。

 

03 研究方法

 

在纸板和铝板上接种了两株PRRSV分离株(MN184与1-4-4L1C变异株)和一株PEDV分离株(CD49469/2013)。该实验性研究测试了四个温度(20℃、30℃、40℃和50℃)和六种不同静置消毒时间(15分钟、60分钟、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36小时)的组合,以确定上述病毒在每种类型表面上是否依然存在活力。经过不同消毒措施后采取样品,对病毒含量进行滴定,并通过细胞病变和免疫荧光染色两种方法来确定病毒是否有活力。病毒滴度以log10 TCID50/ml表示,并计算了病毒灭活的半衰期,以评估不同处置措施与作用时间对灭活病毒效果之间的差异性。

 

04 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无法检测到活病毒所需要的消毒时间分别如下:在30℃时最短消毒持续期是24小时,40℃最短消毒持续期是12小时,50℃最短消毒持续期是6小时;与纸板相比,铝表面达到理想温度所需要耗费的时间更长。结果表明,在较高温度下,蓝耳病毒1-4-4L1C变异毒株的半衰期长于PRRSV-MN184毒株。

 

05 结论

 

➤ 消毒措施

 

通过不同温度与消毒时间组合,可以有效地灭活不同物体表面的蓝耳病毒与PEDV病毒的活力,但不同病毒,甚至不同毒株对灭活温度及持续期的要求也不同。对于无法达到较高消毒温度的猪场,在猪场入口处消毒处置时,可以延长高温消毒的持续期,以达到更佳确认的消毒效果。

 

➤ 常见生物安全问题及第三方审计

 

很多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失败的根本原因并非是生物安全标准不清晰,而是现场执行时,因为硬件配套不合理(加热措施与加热均匀度),导致无法到达相应的消毒效果。或者有物资需要紧急入场,导致现场未执行足够长的消毒时间。故生物安全审计工作尤为关键,博维特健康管理顾问长期从事第三方生物安全审计工作,通过生物安全措施审计、现场硬件(包括投入品等)评估、现场执行有效性评估及人员专业能力与敬业能力评估等多维度进行生物安全有效性,从而降低猪场生物安全风险。

 

对生物安全的第三方审计与培训有需求的同行,可以联系博维特咨询顾问:16678613301。

 

➤ 评估消毒措施有效性的方法

 

请注意,本试验中,是利用消毒后病毒样品对细胞产生病变的能力来判断是否存在残留的病毒活性,而非是PCR核酸检测。当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养猪公司,判断消毒措施有效性的方法是:对于消毒前后的样品进行PCR检测,根据CT值的变化判断消毒措施的有效性,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因为对于很多消毒措施而言,病毒灭活后,还有核酸判断残存,依然PCR检测阳性,甚至CT值并没有显著地升高。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至
养猪产业峰会
广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