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业中,母猪的饲养管理是影响养殖效益的关键环节。春季,气候逐渐回暖,万物复苏,对于母猪的生产和繁殖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掌握好春季母猪生产的要点,实施科学的养殖技术,不仅能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还能为全年的养殖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一、春季养好母猪的重要性
01.提升繁殖性能
春季母猪的生理机能随着气温回升逐渐活跃,卵巢功能增强,发情表现更为明显且规律。据相关数据统计,春季配种的母猪,其受胎率比其他季节平均高出 10%-15%。这意味着在春季做好母猪饲养工作,能有效增加猪场的产仔数量,提高繁殖效率。
02.保障仔猪健康
春季出生的仔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受益于逐渐温暖的气候和丰富的青绿饲料资源。母猪在春季营养状况良好,其乳汁分泌量充足且质量高,能为仔猪提供丰富的营养,满足仔猪快速生长的需求。这样一来,仔猪的初生重增加,抗病能力增强,成活率显著提高。良好的开端为仔猪后续的生长发育和育肥阶段打下坚实基础。
03.降低养殖成本
春季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母猪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减少疾病的发生。相比其他季节,母猪在春季因疾病导致的用药成本和淘汰率明显降低。同时,春季青绿饲料丰富,可适当降低精饲料的投喂量,在保证母猪营养需求的前提下,降低了饲料成本。
二、母猪生产要点
01.配种管理
发情鉴定:春季母猪发情周期通常为 18-23 天,持续 2-3 天。饲养人员要密切观察母猪的行为表现,如出现烦躁不安、食欲减退、频繁排尿、爬跨其他母猪或接受公猪爬跨等,同时结合外阴部红肿、有黏液流出等症状,准确判断母猪的发情阶段。采用试情公猪进行辅助鉴定,能提高发情鉴定的准确性。
适时配种:在母猪发情后的 12-24 小时内进行第一次配种,间隔 8-12 小时后进行第二次配种,可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对于后备母猪,首次配种时间应适当推迟,一般在第二或第三次发情时进行配种,此时母猪的身体发育更为成熟,繁殖性能更佳。
配种方式:人工授精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配种方式,具有成本低、能充分利用优良公猪基因、减少疾病传播等优点。在进行人工授精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精液质量优良、输精过程卫生规范,输精量一般为 80-100 毫升,有效精子数不少于 30 亿个。
02.妊娠期管理
合理分群:将妊娠母猪按照体重、胎次、配种时间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群饲养,每群饲养 3-5 头为宜。避免因群体过大或个体差异导致采食不均、争斗等现象,影响母猪的妊娠质量。
营养调控:妊娠期母猪的营养需求随妊娠阶段而变化。妊娠前期(配种后 1-30 天),母猪对营养的需求相对较低,此时应适当控制采食量,防止母猪过肥,影响胚胎着床。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应保持在 14%-16%,消化能为 3.0-3.1 兆卡 / 千克。妊娠中期(31-85 天),胎儿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可适当增加采食量,饲料营养水平保持稳定。妊娠后期(86 天至分娩),胎儿生长迅速,对营养的需求大幅增加,应提高饲料中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粗蛋白可提高至 16%-18%,消化能为 3.2-3.3 兆卡 / 千克,同时添加适量的油脂,以增加能量供给。
环境控制:保持猪舍清洁干燥,温度控制在 18-22℃,相对湿度为 65%-75%。定期通风换气,降低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浓度,为母猪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在母猪妊娠后期,要为其提供安静、舒适的分娩环境,提前做好产房的清洁、消毒和保暖工作。
03.分娩管理
分娩前准备:在母猪预产期前 1 周左右,将其转入产房。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洁、消毒,铺上干净柔软的垫料。准备好接产所需的工具和药品,如剪刀、毛巾、碘酒、催产素等。同时,密切观察母猪的产前症状,如乳房肿胀、乳头挤出乳汁、外阴部红肿松弛、频频排尿等,预示着母猪即将分娩。
接产操作:母猪分娩时,要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惊扰母猪。当仔猪出生后,应立即用毛巾擦干口鼻和体表的黏液,防止仔猪窒息。然后用剪刀在距离仔猪腹部 2-3 厘米处剪断脐带,断端用碘酒消毒。对于假死仔猪,可采用人工呼吸、拍打胸部等方法进行急救。推荐使用护舍安给仔猪进行微生态接生,干燥抑菌,让有益菌包裹新生仔猪,赢在起跑线。
产后护理:母猪分娩结束后,要及时清理产床和胎衣,防止母猪吞食胎衣引起消化不良或其他疾病。给母猪提供清洁的温水,水中可加入适量的麸皮和食盐,以补充体力和水分。产后 1-2 天,母猪的食欲较差,应适当控制饲料投喂量,逐渐增加至正常水平。同时,密切观察母猪的产后恶露排出情况和乳房状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治疗。
04.哺乳期管理
营养供给:哺乳期母猪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来维持自身的生理需求和乳汁分泌。饲料应富含优质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同时,要保证充足的饮水,自由采食,给母猪补充生殖营养,以满足母猪的营养需求,提高乳汁质量。
乳房护理:经常检查母猪的乳房,观察是否有红肿、硬块、外伤等情况。如发现乳房炎,应及时进行治疗,可采用热敷、按摩、注射抗生素等方法。在仔猪哺乳过程中,要确保每个乳头都能被仔猪充分吸吮,避免出现乳汁淤积。
仔猪管理:加强对仔猪的护理,做好仔猪的保温、补铁、补硒、开食等工作。出生后 3 天内,给仔猪肌肉注射 1-2 毫升的右旋糖酐铁注射液,预防仔猪缺铁性贫血。7 日龄左右开始对仔猪进行诱食,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促进仔猪胃肠功能的发育。同时,要注意仔猪的腹泻防治,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定期对仔猪进行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