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老鼠每年可消耗或污染猪场5%-10%的饲料,造成经济损失高达数千甚至数万元。在中国集约化猪场中,老鼠问题因环境复杂和高密度饲养而加剧,灭鼠成为生物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深入探讨猪场灭鼠的必要性、具体措施和注意事项,结合数据和实践经验,为养殖户提供科学指导。
01 猪场老鼠的危害与背景
猪场常见的老鼠种类包括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小家鼠(Mus musculus),它们繁殖力惊人,一对老鼠一年可产仔上百只。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饲料损失:一只老鼠年均消耗饲料约10公斤,污染20-30公斤,某猪场估算,年饲料损失占总成本的5%-10%(J Anim Sci, 2020)。
2、疾病传播:老鼠通过尿液、粪便和咬伤传播钩端螺旋体病、沙门氏菌病等,甚至可能携带猪瘟病毒。研究显示,老鼠密度高的猪场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增加20%。老鼠粪便也是非洲猪瘟(ASF)病毒的潜在传播途径。
3、设备破坏:老鼠啃咬电线、管道和保温材料,某猪场因电线短路年均维修成本增加5%(China Pig J, 2022)。
02 鼠类生物学特性与行为分析
一、繁殖特性
褐家鼠:年繁殖6-10胎,每胎8-12仔,性成熟周期35天
小家鼠:妊娠期19天,理论年增殖量可达1,500倍
二、活动规律
取食高峰:20:00-22:00(占日进食量62%)
路径依赖:固定活动半径约30m,沿墙基移动概率>85%
环境适应:在-20℃至45℃区间保持正常活动
03 猪场灭鼠的具体措施
一、化学灭鼠技术规范
1、化学灭鼠剂
第二代抗凝血剂:溴敌隆(0.005%浓度)布点密度5g/㎡
新型不育剂:EP-1型药剂使雌鼠受孕率下降78%
智能饵站系统:配备重量传感器,实时监测取食量
2、主流抗凝血剂产品参数对比
3、使用效能综合评估
4、使用规范建议
二、物理捕杀
三、生物防控
四、工程防控要点
建筑防鼠:地面硬化延伸60cm,孔径<0.6cm的金属筛网
管线防护:电缆套管使用Cr12MoV不锈钢材质
环境改造:饲料库周边设置3m宽碎石隔离带
04 实施流程与监测标准
一、四阶段作业流程
评估期(3天):红外热成像技术测算种群密度
攻坚期(7天):化学+物理组合灭杀
巩固期(15天):生物制剂+环境改造
维护期(持续):每月监测维护
二、关键监测指标
阳性饵站率<5%
跑道粉迹阳性率<10%
夜间红外捕捉影像<2次/小时
05 灭鼠的注意事项
安全管理:化学药剂需存放在专用锁柜中,避免猪只和人员误食。某猪场因毒饵暴露,损失5头猪(China Pig J, 2022)。
季节性调整:秋冬季老鼠室内活动多,需加强室内防控;春夏季关注室外巢穴。研究显示,冬季老鼠室内密度高30%(Vet Microbiol, 2019)。
耐药性防控:轮换使用不同类型药剂(如溴敌隆和磷化锌),避免老鼠产生抗药性。
效果监测:每月检查老鼠踪迹(如粪便、咬痕),用粉末跟踪法评估密度,若未下降,调整策略。
06 结论与建议
建立"监测-灭杀-阻断-维护"四维防控体系,结合2025年新版《养殖场病媒生物防制标准》,可将鼠类密度持续控制在不足为害水平(<1只/千㎡)。建议每季度进行专业消杀,配合日常管理维护,确保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