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播恩集团
天邦重整突破:12亿注资化解债务危机
猪e网 2025-07-03 0

“目前公司养猪板块赚钱,食品板块应该也快了。”6月26日,天邦食品董事长张邦辉在签署新一轮5.25亿元重整投资协议后向记者坦言。对于猪价的持续下滑(2025年1-6月)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行业)养多了,但公司能赚钱是降本的结果。可以看出,当下两个重点,一方面重整工作仍在推进,尾声临近;另一方面降本对今年集团猪企尤为重要。

 

天邦

 

一、主业盈利: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连续四个季度养殖业务盈利

 

自2024年二季度起,天邦食品生猪养殖板块已连续四个季度实现扣非净利润为正。2024年全年扣非归母净利润达2.57亿元,同比大增108.6%;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1.27亿元,剔除空栏成本后的育肥完全成本降至13.14元/公斤,处于行业二线梯队领先水平。

 

支撑盈利的核心是养殖效率的全面提升:育肥成活率从2023年的88.7%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92.72%,出栏均重从110公斤增至121公斤。同时,通过产能区域优化(如山东育肥场减少34个、两广产能占比提升至24%),疫病防控和生产效率显著改善。

 

公司2025年5月育肥成本已降至13.2元/公斤,并设定了年底12.8元/公斤的降本目标。实现路径包括:

 

提升产能利用率:当前母猪场和育肥场满负荷率仅46%、43%,空栏导致的折旧摊销占总成本约0.49元/公斤。计划通过复产闲置猪场,年底将能繁母猪存栏从26.2万头提升至40万头。

 

优化饲料与人工:饲料成本占养殖总成本60%以上,而新引入的产业投资人建发物产、南宁漓源可提供低价原料供应链支持;同时,员工人数已从7000人精简至5000人,人效提升30%。

 

二、食品板块:盈亏平衡在望

 

产能与收入增长:安徽临泉500万头年产能的屠宰综合体(亚洲单体最大)2024年前三季度屠宰量113万头,同比增长20%;食品板块收入约24亿元,深加工产品收入激增近9倍。

 

亏损收窄与平衡路径:尽管该板块仍亏损0.46亿元,但公司明确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的目标。策略上双管齐下:

 

渠道拓展:B端发力餐饮连锁、食品加工厂;C端覆盖商超、电商平台。

 

产业链协同:依托自养生猪保障肉品质量,并通过提升周边省份养殖满产率,降低原料运输损耗。

 

三、重整突破:12亿注资化解债务危机

 

产业+财务投资人双轮驱动

 

产业资本赋能:厦门建发物产(厦门国资委控股)、南宁漓源(力源集团子公司)分别注资3.7亿元,认购每股1.85元的转增股份,锁定3年。前者提供千亿级农产品供应链支持,后者贡献737万吨饲料年产能资源。

 

财务资金托底:6月底引入8家财务投资人(含央企背景的对外经贸信托),以每股2.1元增资5.25亿元,合计引资12.65亿元。

 

债务与退市风险缓解

 

资金将优先清偿破产债权,剩余补充流动资金。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总负债已从2023年末的149亿元降至98.68亿元,资产负债率从86.73%降至71.79%。2025年5月,公司成功撤销ST风险警示,股价日涨跌幅恢复至10%。

 

四、挑战犹存:产能利用率与猪价博弈

 

尽管曙光初现,天邦仍需跨越两道关卡:

 

产能爬坡压力:设计产能57万头的能繁母猪场当前利用率不足50%,满负荷复产需持续资金投入,而短期借款仍达28.8亿元。

 

行业周期波动:2025年4月猪价一度跌破15元/公斤,逼近公司成本线。若下半年猪价持续低迷,可能挤压盈利空间。

 

重整尾声的生死时速

 

“摘帽”只是起点。随着预重整最终期限(2025年11月9日)临近,天邦需在5个月内完成法院裁定程序,仍面临一定风险。但张邦辉的底气在于:成本护城河已逐见成效,产业投资人的协同效应即将释放。若屠宰板块如期扭亏,天邦或将成为周期低谷中,罕见实现养殖与食品双盈利。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