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离不开各项兽药疫苗的养殖户很难想象,如今养一头猪,平均花费的动保费用只要66元?
你没看错,现在最厉害的上市公司,养一头上市肥猪,平均的动保费用仅需66元(全阶段计算)。
它就是行业中被一部分人一直看好的巨星农牧,排在其后面的依次是神农(70元)、温氏(75元)、牧原(79元),当然,这还只是2024年的数据。
笔者查询了2023年以上几家的数据,当时排名是这样的:傲农55元(大概是因为大量销售仔猪导致费用较低),温氏约65-70元,巨星75.46元,牧原87.05元。仅仅一年时间,头部企业的头均动保费用又降低了接近10元。
2025年,这个数据大概率又要再降低十元。“还有空间嘛,大不了龙头养殖企业再多买几家动保企业。”
这意味着行业增效降本的大前提下,只好再苦一苦动保企业们了。
没有动保企业不怀念2016年前的黄金时代,那个时候,天海很蓝,没有非洲猪瘟,牧原也只是2014年才上市,大家养猪的水平还没那么高。
一、野蛮生长期(2016-2018):成本驱动的起步阶段
行业头均动保成本均值:120-150元/头。
牧原率先将费用控制在110元,通过集中采购建立优势。
温氏推行保健标准程序,且旗下有大华农、正典等嫡系动保企业,头均费用稳定在130元。
动保企业毛利率普遍维持在45%以上。
二、技术升级期(2019-2021):效率革命的关键转折
断崖式下降:行业均值降至80-100元
三大驱动力:
非瘟倒逼生物安全投入(空气过滤系统普及率从5%飙升至60%)。
精准饲喂技术减少15%兽药用量。
巨头集采体系成型,多家头部企业采购规模突破10亿元。
三、极限压缩期(2022-2024):产业链的窒息博弈
最新格局:
动保企业困境:产品毛利率从45%压缩至28%,甚至会更低。研发投入占比从6%降至3.5%,中小企业倒闭率同比上升40%。我近期写的一篇与自家经销商抢客户的(过去的厂家:帮助经销商活下去;现在的厂家:让经销商去死!),也实属无奈之举。
四、价值重构期(2025-):
未来突破方向:
健康管理溢价:牧原等头部企业推行蓝耳病、伪狂犬等主要疫病净化项目可以使疫苗费用再降18%以上。
精准用药革命:AI诊断等系统如果成熟,减少30%抗生素使用。过去养殖滥用抗生素导致食品领域的安全事件,终于可以从根部解决了。
实际上,无论是自繁自养,还是公司+农户,抑或是近几年流行的放养模式,都在不断降低动保方面的成本。
很难想象未来的某个场景:当某上市动保企业CEO在董事会上兽药动保行业大会上展示头部上市公司最新不到30元的头均动保数据时,全场陷入死寂。
有没有一种可能,行业最终只需要几家少数的动保企业,或者干脆不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