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9万头,同比增加47万头,增长1.2%;环比减少27万头,下降0.66%。这一数值相当于农业农村部设定的正常保有量3900万头的103.6%,表明产能仍处于合理波动的绿色区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环比小幅下降,但同比正增长的趋势延续了2024年底以来的供给恢复态势。
从月度数据看,1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62万头,环比下降0.4%;2月末小幅回升至4066万头,环比增长0.1%,同比增长0.6%。这一波动反映出养殖主体在利润回暖背景下对产能的谨慎调整。农业农村部指出,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增减符合行业正常调节规律,去产能化政策已初见成效,但供给端的持续释放仍需关注。
生猪出栏与存栏:由负转正后的稳增
一季度全国生猪出栏量为19476万头,同比增加20万头,增幅0.1%,扭转了上年同期下降2.2%的趋势。同期猪肉产量为1602万吨,同比增加19万吨,增长1.2%。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量达41731万头,同比增加881万头,增长2.2%。生猪存栏量的稳定增长为后续市场供应提供了基础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生猪出栏量由负转正的主要驱动力来自规模养殖场的产能恢复。2024年3月以来,养殖利润的回升支撑了规模场的补栏积极性。进入2025年一季度,随着标肥价差收窄和前期压栏猪源的释放,出栏节奏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分析认为,4月后天气转暖将推动规模场出栏计划增加,叠加二次育肥猪源入市,二季度生猪出栏量或延续增长趋势。
豆粕价格下行:成本压力缓解
豆粕作为饲料主要原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养殖成本。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4月15日全国43%蛋白豆粕均价为3280元/吨,较前一日下跌25元/吨。具体来看,天津贸易商报价3580元/吨(单日跌120元/吨),青岛油厂报价3460元/吨(单日跌20元/吨),湛江油厂报价3150元/吨(单日跌50元/吨)。至4月17日,豆粕均价已连续三日下跌,累计跌幅最高达70元/吨(北海油厂)。
此轮豆粕价格回调与巴西大豆进口量增加密切相关。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1-3月我国累计进口巴西大豆约240万吨,同比增长12.5%。随着后续到港量提升,大豆库存紧张局面逐步缓解。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未来数月豆粕报价或继续下行,为养殖端饲料成本下降提供空间。
综合来看,2025年一季度生猪产业呈现“供给稳步释放、成本压力缓解”的双重特征。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同比正增长,预示着未来6-10个月内生猪出栏量将保持稳定;而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持续走低,则为养殖利润的进一步修复创造了条件。
不过,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仍高于正常保有量,需警惕后期供给过剩风险。建议养殖主体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调整生产节奏,避免盲目扩产。总体而言,行业正逐步进入供需平衡的优化阶段,专业化、规模化的养殖模式将成为提升抗风险能力的关键。(来源: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中国饲料工业协会)